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市民李女士来电反映
我母亲是一家仪表厂的退休职工。最近,厂里通过银行给职工们发了工资补助卡,不过,这些卡都是初始密码,需要到银行为银行卡加密码。可是,我母亲今年已84岁,而且长期卧病在床,根本不方便亲自到银行储蓄所办理。最近,我带上母亲和自己的身份证到工商银行办理工资卡的加密。我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不想,就在我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到柜台办理业务时,却被银行工作人员告知设密码是不能代办的,必须由银行卡本人亲自来办理。我很生气,拿银行卡取款都可以代办,为什么设密码就不行?我认为作为服务行业,银行的服务更应该人性化些。
记者调查 银行特殊规定“死板”
接到李女士的反映后,记者立即与这家银行的客服中心取得了联系。正如李女士所说,该银行果然不能提供银行卡改密代办业务。该银行客服人员称,老人生病卧床后不能亲自到银行办理业务,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不过,银行方面有特殊规定,银行卡密码作为一项事关资金安全的核心信息,是必须由本人亲自来办理的,其他任何人都不能代劳。
至于银行卡密码是否可以挂失,客服人员称可以挂失,但挂失之后重新设置新密码这一操作程序,仍需由老人亲自上门办理。
得知银行的这些规定,记者随即与李女士取得联系。虽然万般无奈,李女士最终只得将生病的老母亲抬到了银行。虽然最终办妥了银行卡加密,但李女士一家仍对银行方缺乏变通,欠缺人性化服务表示不满。
老人反映 银行密码太多不好记
昨天,记者相继走访了高升桥东路、红星路等地的工行、农行、建行、中行等多家银行。一些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老人单独来取款时,的确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还会出现忘记存折或密码的情况,在一些居民区的储蓄所,这种情况更为普遍。
“密码不好记。卡多,密码多,搞不清哪张卡是哪个密码。”采访中,高升桥东路19号70多岁的王大爷告诉记者说:“有时我会把密码记在小本子上,可是,又担心密码泄秘。”记者随即又采访了几位老人,其中一位老人称自己是把存折密码记在了小纸条上,每次取款时兜里都揣着小纸条。
老人们认为,长期准确地记清所有密码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难度太大了,尤其是生病后要上银行更是难上加难。他们认为,银行应为老人们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比如李女士,她拿着母亲的银行卡凭初始密码就能很方便地提取卡上资金,她能提取而不提取,显然能保证卡上资金安全,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银行方面就应该变通服务,减少生病老人亲自到银行办理加密的不便。
建设银行 初始密码这样改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有的银行就为老人提供了更人性化的服务,赢得老人们的赞赏。建设银行为了保证客户资金安全,全面封杀初始密码为888888的存折或银行卡,建行要求初始密码为888888的存折或银行卡的客户,必须携带身份证到银行柜台修改密码,或者用卡直接在ATM机上更改。对于生病的老人而不能亲自到银行办理业务的,建行特意出台规定:可以由其亲人代为办理。
据建行的客服人员介绍,要办理银行卡加密,需要提供代办人和被代办人的身份证、医院开具的被代办人重症证明,然后去网点先进行密码挂失,一周之后,再进行密码修改;对于账户户主已死亡,其合法继承人去柜台代为办理的,代办人应持账户户主的死亡证明、公证部门或法院的继承权证明书或裁决书,公证书中应指定一名继承人办理改密码支取业务,出示合法继承人有效身份证件,并提供存款凭证后即可办理。
银行还提醒老人们,如果记不牢密码,取款时最好有子女陪同前往,这样就会避免因记错密码而取不了款的尴尬。
本报记者车文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