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度娱乐,切勿沉溺
虚拟的偷菜游戏,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如此令白领们疯狂、痴迷的“偷”行为背后,何为导火索,何为燃烧不穷的动力?“偷菜”已成为涵盖众多人群的一种社会现象,在这个火热的现象背后,揭示的是人们怎样的社会现状和生存状态?
昨日,记者采访了本市的一些心理专家、社会学家、学者等,纷纷就此展开了激烈地讨论,欲解开这“疯狂”背后的神秘面纱。
市民观点
偷的不是菜
是失落和寂寞
为何一个偷菜的游戏,会让数百万网民们痴迷且疯狂?不少市民认真分析过了这一原因。很多市民提到了这一观点——在现实社会中,不少都市小白领都沦为“房奴”和“车奴”,还有更多人只能对房子、私家车望洋兴叹,压力重重却又无可奈何。而偷菜、抢车位等游戏,可以迅速填补他们在现实中的焦灼和失意感,“只要多花时间,就可以实现拥有豪宅、名车的梦想”。同时,“偷”行为不被现实社会允许,大家遂在虚拟网络中以一种叛离现实的极端方式,宣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
三峡担保公司年轻白领汪源认为,玩开心网还有一种从众心理。当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在玩开心网,自己也不自觉地加入其中。“不是说偷菜本身多么有趣,主要是享受和很多熟人、朋友抢着‘偷’的快感。”
网友“&了了然&”认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社交能力较弱的人,该游戏正好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窗,在“偷”来“偷”去中寻找共同话题、拉近相互的距离。
“生活太无聊,偷菜游戏也许是另一种精神寄托方式。”网友“原来缘去”说,快节奏的生活和无形的社会压力,让大家每天在奔波中变得茫然、无趣。一种集体的“偷菜”游戏,一方面可以让大家释放压力,另一方面也让大家变得“有事可做”。
网友“疯言疯语ing”则说,当今社会寂寞当道,如今风靡网络的“寂寞族”就是一个生动的说明。群体“偷菜”的热衷现象,一方面印证了一种集体寂寞感,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芸芸众生对现状的一种无力抗争。
社会学家
现实中受挫
虚幻中寻求满足
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公务员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徐培基,曾专门就公务员喜欢玩游戏的现象做了调查和分析。
“公务员痴迷‘偷菜”等游戏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徐主任说,公务员的职业前景中充满了太多不确定因素,竞争也相当激烈。因此,很多公务员在现实中的努力,却很难得到立竿见影的成效,他们的职业规划和理想遂屡屡在现实中碰壁,从而产生强烈的职业倦怠感和挫败感。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他们只要花了心思和时间,就必定会得到大笔的“虚拟财富”和相应的“社会地位”,“所以,很多公务员沉迷于开心网,以此寻找满足感。而广大都市白领沉迷开心网里偷菜等游戏,其实与公务员们痴迷的原因一致。”
徐培基说,网络带给网迷们的财富、荣誉和乐趣毕竟都是虚幻的,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所以大家不要过分依赖其带来的短暂快感,否则到时会产生更强烈的挫败感与空虚感。”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蔡敏告诉记者,偷菜、抢车位等游戏,在一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可以满足人们普遍的某种心理需求,譬如成就感或好奇心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心理需求也会发生变化,游戏的吸引力将相应转变,偷菜等网络游戏的生命力不会长久。因此,大家没必要把它们视作洪水猛兽。”蔡院长建议大家用一颗平常心对待网络游戏中的“偷”行为,不必过分担忧。
心理学家
如若沉溺
会加深生活孤独感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主任王浩认为,偷菜游戏的疯狂背后,其实是虚拟游戏所带来的一种压力释放。现代都市中,白领们的生活、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家在虚拟网络以一种不被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