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菜又被人偷了",乍听此话,人们也许会以为是某个老农的不幸遭遇,其实不然,这是最近在网络上非常流行的一种模拟游戏,"偷菜"游戏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日常活动网络化,让很多网民沉迷其中,有的甚至成瘾。
资料显示,开心网是最先推出"偷菜"游戏的运营商,目前已有1500万注册用户,且人数仍在持续增长中。随着该游戏在网民中逐渐走红,其他网站也纷纷推出这种游戏。
据了解,玩家在网站进行实名注册后,邀请一些好友加入自己的游戏圈,"偷菜"游戏即可开始。网站以一定数额的虚拟货币和物质为启动点,玩家可以在花园里种植各种"蔬菜",待其成熟后可以卖钱。此外,玩家也可以打工挣钱。随着等级和资金的增长,玩家可以有更多地去种"菜"甚至种植一些更好的"作物",其间所得货币还可以用来更换、装潢房子。游戏中,每种作物的生长时间都是不同的,价值越高其生长所需要的时间越长。游戏时,玩家除了自己种植外,还可以到自己朋友家的"菜地"里"偷菜",朋友之间相互"偷菜",再兑换为一定的虚拟货币,然后"扩大再生产",反复循环,力图实现虚拟财富的最大化。较其他网络游戏而言,"偷菜"游戏更具有刺激性。
记者调查发现,此款游戏的爱好者多为白领阶层。痴迷者孙女士介绍,这个游戏虽然玩起来很开心,但也让她很费心。由于每种"菜""成熟"的时间不同,她每天在种"菜"前都要仔细算"成熟"的具体时间,以便及时"收获",不给圈里的朋友们以可乘之机,同时她还十分关注朋友们所种"蔬菜"的"成熟"时间,争取将它"偷"到手,为此她经常熬夜。一次,已是凌晨1时,她看到朋友的一种"价格昂贵"的"菜"再有一个半小时成熟,她居然生生地等了90分钟,直到"偷"到手,才心满意足地上床睡觉。有的人甚至将自己和朋友们所种"菜"的"成熟"时间记下,不惜深夜让闹钟叫醒,收自己的,偷别人的,有的游戏者一晚上能数次起床执行"抢收偷菜"行动,此活动被玩家们称为"熬菜"。游戏者张先生自豪地说,他在网上的等级已是35级,已积累了"1000多万元"的"资产"。
记者注意到,一些过度痴迷的游戏者为此出现了失眠和食欲不振等症状,已影响到了工作。太原师范学院心理学研究者丛玉燕表示,游戏应该是减压的一种方式,但有人为此昼夜不分,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却是不值得提倡的,应该把握适度的原则,适可而止,必要时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进行其他一些有意义的活动,防治过度沉迷。申波 牛晨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