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性培训课得请托儿 很难
“没办法,只有动员学校里的熟人拉他们的同学或朋友过来听讲座”
“其实,那天的培训课上有三个‘托儿’。”后来,卢宇悄悄告诉记者。为了防止冷场,几乎每场“同伴教育”都要安排“托儿”,带动其他同学参与到培训中来。
卢宇记得第一次参加培训,自己事先被蒙在鼓里,只知道是主持人培训。没想到竟是避孕、性生活、艾滋等话题。教室里还有很多男生,性格活泼的她整个上午都低着头,一言不发。第二天,差点逃跑。其实,大多数志愿者都经历过类似的过程。
2007年5月,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成立了西安你我健康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已经在10所高校建立了志愿者团队,有18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112场“同伴教育”培训,受益大学生3398人。加上农民工、性工作者等受益人群,这个数字达到了31860人。
但这个局面的打开,困难程度竟难以想象。“最难的是公关。”坚春杰说。今年25岁的坚春杰是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中国代表处的一名项目官员。从事志愿者工作6年的他不得不承认,因为涉及性教育这个敏感话题,即便是免费,可让对方同意你做,也不是那么容易。
记得刚来西安时,他一口气跑了十多所学校,只有一所学校口头上答应支持。很多学校的老师一听是个敏感话题,即婉言谢绝。“没办法,我只有动员学校里的熟人拉他们的同学或朋友过来听讲座。”坚春杰说,“熟人攻略”已经成为惯用的手段。
因为性观念不同,在培训中,志愿者的工作有时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同。2007年,小寨广场中的一次街头演出,当坚春杰提到“发生性关系”、“安全套”等字眼时,人群中突然冲出一个男子,上来就抢过话筒,还当着众人说:“西安是一座文明古城,你不能玷污这座城市……”
一次,志愿者韦莹玉趁做调查问卷的机会想给隔壁宿舍的女生讲讲生殖健康常识,可女孩们极力反对。还有一次,一个认识的女孩的男朋友从外地来了,韦莹玉开玩笑地问她:“要不要我送你一件特别的礼物啊?”其实,这个特别的礼物就是安全套。谁知女孩一听,脸色都变了,“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
韦莹玉觉得,周围的人,还是不能放开讨论这些话题。她隐约感觉到:其实,大家都很想知道这方面的知识,但又担心别人知道自己对这方面的常识感兴趣。她甚至觉得,因为在做一个生殖健康常识的传播者,自己好像成了周围人眼中的“坏女孩”。
接吻会不会导致怀孕 很傻
“未婚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这块儿一直是个空白”
“接吻会不会导致怀孕?”韦莹玉曾经被这个问题问蒙了。因为,提问的是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女大学生。“天哪,竟然连这都不知道。”韦莹玉说自己当时“震惊了”。当然,这是一个极端案例。但大多数青少年生殖健康常识的匮乏却是现实。“在未婚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这块儿一直是个空白。”玛丽斯特普西安你我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周安秦说。在其他国家,该组织的服务对象是各个年龄段需要帮助的人。但在中国,却不由自主地集中在了青少年这个群体上。
这跟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关。“我要是问我妈这方面的问题,她还不把我骂死。”卢宇说。印象中,她好像没有接受过一次正规的性教育。即便有过一次性教育启蒙,可当时的卢宇并不知道“来了月经就意味着有了生育能力”。现在看来,这对一个女孩来说,是多么重要。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身体的变化充满好奇,韦莹玉说,其实大家对这些都是懵懵懂懂的,可就不知道问谁。
尽管有网络,但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的获取是不完全的。去年后半年,该中心对西安的大学生、初中以上中专和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学生、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工厂工人做了调查。结果发现:调查的1800多人中,平均年龄21.6岁,生殖健康教育的接受率达到60.4%%;但关于诸如性行为、避孕、怀孕、流产、艾滋病等生殖健康常识调查中,满分12分的问卷,平均分只有4.9分,正确率偏低。
今年暑假,志愿者去甘肃一个小县城进行社会实践。在对当地的中学生调研时发现:80.9%%的调查对象认为中学生渴望了解性知识是正常的现象。他们了解的性知识70.2%%是通过自己看书看杂志获得的,同时有46.2%%和43.1%%通过学校上课和看电视上网获得。但是对于自己和异性的身体,52.4%%的青少年都想了解,只是不好意思说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