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广西贺州黑作坊哄骗留守儿童打工 时薪约1元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广州日报  2009-11-16 09:32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核心提示:12日广西发生的爆竹"黑作坊"爆炸事故中受伤的11名小学生和1名老人目前基本度过了72小时的休克期。据调查,此次爆炸事故死伤小孩均是受犯罪嫌疑人哄骗,在缺乏大人管教的情况下,到"黑作坊"打黑工的,每次工作1~2个小时,约挣1元~2元钱不等。

  广州日报11月16日报道 “这次爆炸事故中死伤的‘童工’全部是我们村的‘留守儿童’,要是他们能够得到父母和家庭全心全意的照看和管教,就不会出这么大的事了!”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公会镇杨会村党支部书记杨佑记叹息不止。

  11月12日8时左右,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公会镇双洋村27组村民谢庆岁组织原料,在杨会村1组杨万文家中利用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非法加工爆竹,发生爆炸事故,导致当场死亡1人,受伤13人,其中烧伤面积达90%以上的5人,烧伤面积55%至78%的5人,烧伤面积12%至40%的3人。1名伤者在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于12日22时30分死亡。

  事故发生后,警方迅速以非法危险物品肇事罪和雇用童工罪对犯罪嫌疑人立案,杨万文于12日下午投案自首;谢庆岁逃跑后,于14日下午被警方抓获。

  为挣零花钱孩子凌晨3时就起床

  据有关部门初步调查,事故死伤的13名小学生最小的7岁,最大的15岁。两名犯罪嫌疑人为降低成本牟取暴利,竟然雇用本村小学学生利用上学和放学前后时间,在“黑作坊”无证非法生产爆竹。有的学生为挣点零花钱,甚至凌晨3点就起床做工。

  让人想不到的是,大多数跑到“黑作坊”挣零花钱的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不知道孩子去当廉价“童工”。原因是他们的父母都到广东等地打工了,家里的老人又管不了小孩,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

  杨佑记说,目前杨会村全村有70%的青壮年都在广东等地打工,小孩留在村里由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照顾。由于老人身体状况和精力等原因,这些留守儿童大都缺乏应有的家庭管理和教育。

  据了解,此次“私炮”作坊爆炸事故死伤小孩均是受犯罪嫌疑人哄骗,在缺乏大人管教的情况下,到“黑作坊”打黑工的。主要是给爆竹插引信,每插一卷大海碗大小的爆竹能挣3毛钱,每次工作1~2个小时,约挣1元~2元钱不等。

  孩子父亲哭诉:没办法才出外打工

  死伤孩子的父母、亲属接到政府和村民的通知,纷纷赶到医院守候。

  受伤最重的杨姓男童的父亲和两位姑姑都守候在这里。他的父亲告诉记者,与孩子的母亲离异,孩子的爷爷、奶奶都年老身体有病,去年爷爷光治胃病就花了1万多元,全家人的吃饭都靠他,所以他被迫离开孩子去广东打工。“我平时千嘱咐孩子不要调皮,不要骗爷爷、奶奶,也叮嘱爷爷、奶奶多花点时间管教孩子,但是爷爷、奶奶毕竟年纪大了,自己都顾不过来,根本管不了孩子。”

  因为爷爷、奶奶住大屋,孩子独自一人住隔壁的小屋,孩子做什么老人根本不知道,只是每天给孩子做三餐饭,其他方面没有精力管。事发当天早上6时多,一个女孩喊孩子一块上学,估计是去爆竹生产“黑作坊”做工,结果出事了。爆炸后,小孩被抢救出来时竟然被烧得脸部肿得很大,老人看得直掉眼泪。

  “唉,我是一个农民,上有老、下有小,全靠我一个人养,扔下孩子到外面打工真的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孩子的父亲说到这里,眼圈全红了。

  “我们出去打工也是为了养家糊口,孩子放在家给老人实在没办法!”出了这么大的事,所有的受伤儿童的家长和家属都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政府和医院身上,盼望孩子能活下来,治疗好烧伤。

  伤员已安全度过休克期

  据新华社电15日上午,广西贺州市卫生局局长曾宪彪向新华社记者证实,在“11·12”爆竹“黑作坊”爆炸事故中受伤的11名小学生和1名老人目前基本度过了72小时的休克期。据主治医生介绍,下一步伤者将经历2~4个星期感染期的生命考验,在感染期内仍然随时有生命危险,如果还能安全度过感染期,就有较大的存活希望。

 
 编辑:梁铮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八旬老人义务教留守儿童英语 十年教授千余学生   09-10-21 10:11
·广州站成“伤心地” 留守儿童返乡隔车痛哭(图)   09-08-30 17:55
·人民网:代表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实行综合治理   09-03-10 10:55
·定边“留守儿童”的求学之路   09-02-16 11:12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