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抓准时机 电价改革应伺机而动
(《今日观察》 评论员)
这一次电价的调整,引起了大家对电价改革的讨论,其实是缘于大家一直在等待电价改革的那个时机。一直都在说择机而动,已经择了好多年,2003年,电价改革的方案就出来了,但电价的确是非常敏感,它和我们的物价直接相关,它要是涨了,政府就要考虑是不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了等等,这就形成了非常矛盾的情况。电企业想涨价,一头是政府给它收着,表示不能随便涨,但电企业去买煤发电,煤价却是拼命涨的,因为煤是市场价,而电却是计划价,所以现在整个电企亏损的都比较严重,必须要松一点口。如果现在不改,接下来CPI就可能在往上翘头了。如果等到物价开始上涨的时候,再涨这电价,那么,对整个经济影响的负面作用更大,因此这个时机是一个不错的时机。
天然气供应紧张,多个城市水价纷纷上调,能源价格调整,犹如箭在弦上,面对提价,我们该怎样看待?
马光远:应理顺价格机制 涨价绝非电价改革的全部
(《今日观察》评论员)
对于电价改革而言,电价改革的核心不是涨价。因为中国电价的本身,就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分类上不合理;各种电价比价关系上不合理;还有很多电价优惠不合理,比如价位加价、价位收费等等。因此电价改革的内容非常多。就我国目前较低的电价水平来讲,电价改革离不开涨价。比如说,我国的电价是美国的98%;是日本的63%;是欧洲的64%。我觉得要理顺电价的关系,就离不开涨价,因为总体水平偏低,但电价改革本身的核心绝不在于涨价,而是在于理顺整个价格机制,有涨有跌。
张鸿:垄断企业不能逢价就涨 涨价要有明白账
(《今日观察》 评论员)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电价上涨也罢,油价上涨也罢,等等这些价格在上涨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对涨价本身有怨气,而是我们觉得它涨的让我们不太甘心,涨的有点不明不白。有的时候它的理由,这一次的理由之一是电网亏损需要补贴,可是电网的亏损,有的是因为管理不善造成的,有的是因为机构臃肿造成的,有的是因为投资失败造成的,当然也有一部分亏损是因为国家调控,因为担心通货膨胀,控制一下价格。但是这个控制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因为控制价格导致了亏损的数目可以算得非常明白。那么,这个账能不能在涨价的时候就公布出来,让公众看个清楚。如果公众看得很清楚,表示确实该涨,那么所有的人也都会没有怨言。
高世宪:电力企业应通过自身努力提高整个能源行业的经营水平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我们国家对资源性产品改革,是非常谨慎的,这种改革客观地说,原来并不是完全到位了,那么这样的话,给大家永远感觉,是再一个涨价过程里边。我觉得从客观来说,不能是长期指望通过解决电价,来解决这种亏损,从电力企业本身来说,通过它的改革,通过自身努力要提高整个我们能源行业的经营水平,这方面也得自己下功夫。
夏清:是涨是跌 要由市场说了算
(清华大学电力系统研究所 电力经济与信息研究室主任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政府应该逐渐地培育这个市场,最主要是要把当前,供需双方的输配电企业择出来,它是非盈利机构,根据它的合理的利润,和一定的成本来进行定价,只有这个推进了以后,我们马上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市场化的进程的推进,让用户直接去跟电厂交易去,电厂又去跟煤炭企业交易去,到底是涨还是跌,都不要让政府说了算,而是由市场说了算。
马光远:呼吁一个公正、透明、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机制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觉得我们目前电价的要害并不在于价格的高低,而是在于有没有一个公正、透明、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机制,所以我们认为目前这种完全由行政主导的定价方式,不管是涨或者跌,都很难获得民意的尊重。我们可以学习韩国,可以学习俄罗斯,建立一个电价的交易市场,通过交易市场来确定电价的合理结构。同时,电力企业本身,必须核对成本,电价改革才能有实质性的推动。
张鸿:兼顾公平 关注民生
(《今日观察》评论员)
人们需要的是一个兼顾公平,兼顾民生的改革方案。最近,我一个同事就表示,他们家保姆最近压力特别大,因为水、电、煤、气的价格都涨价了,生存压力很大。我们在补贴的时候,很多时候想到的都是补贴企业,但是更多的时候这些产品都上涨的时候,我们要想到把这些钱怎么补贴给老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