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不疯狂之“拍地” 接近年底土地市场呈现“高温下的平淡”
购房者是不管房价几何依然蜂拥入市,在土地市场,作为买方的房产开发商其实并没有如此头脑发热,相反,越临近年尾大家越理性。
不可否认,今年算得上中国楼市的大奇迹年,土地市场亦是如此。据统计,今年前11个月,杭州市卖地收入(不包括工业用地)已经高达576.6亿,远远超过2007年全年507亿元的高峰,甚至接近一线城市首都北京。其中,住宅用地出让收入471亿,商业用地出让收入105.5亿元。如果再加上12月的6场土地出让、共计1476亩土地,2009年全年杭州主城区的土地出让收入,将有望创纪录地接近800亿元,甚至有可能赶超北京。
总成绩虽然不错,不过从最近几次拍地成绩看来,却呈现出“高温下的平淡”,价格也渐渐回稳。11月10日,宋都虽以5800元/平方米左右的楼面价独揽下沙三块宅地,却创下今年下沙的最低价,这要放在2个多月前是怎么都不可能发生的。出让当天,无论从开发商的踊跃程度还是最终成交价来看,土地市场退烧迹象明显。随后几次的出让会现场也较之前的冷清了不少,之前土地市场上的主角绿城、西子、德信、滨江开始淡出土地市场上的追逐;一些热门地块也不像之前那样高价成交。例如11月26日出让的杭一棉地块,照理绝对是市中心的宝地,此前出让的两宗也有“地王”先例,可事实是,尽管拍出13555元和12838元/平方米的楼面高价,也没有创新高,而真正参与竞买的,也只有顺发和九龙仓两家。
一位准备拿地的开发商告诉记者,对于之前没拿地或者拿得不多的公司来说,现在是拿地的好机会,因为经过一年激战,该拿地的公司都拿得差不多了,今年手中可使用的钱也所剩不多了,土地市场不会像几个月前那样火药味十足,虽然现在政府出让地块的出让价有所提高,但是在竞争不激烈的情况下,价格也会适度回落,这时拿地对开发商来说更合理。
记者手记
今年以来,杭州的土地市场虽然也出现过不少“地王”,但相对其他一线城市来说,无论从总价或单价涨幅来说都不算突出,更重要的是,在房价飞涨的“掩护”下,即便在土地最热的时候,面粉价也没超过面包价,从中或多或少可以看出开发商的理性底线。此外,相对购房者来说,开发商规避风险的能力也更强,如果独个拿地有风险就联合其他公司一起拿,虽然赚得少些,却保证了资金链的稳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