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房价收入比超出合理承受范围,85%家庭无能力买房。
昨日上午,中国社科院在京发布2010年《经济蓝皮书》,蓝皮书指出,2009年中国房价太高,是政府的土地供应行政制度、对开发商囤地涨价谋利行为打击不力等深层次原因造成的。蓝皮书预计2010年的住宅需求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房价将温和上涨。《经济蓝皮书》指出,2010年我国经济有望全面复苏,在新一轮周期中城市化率的提高,以及相应的房地产业特别是住宅业的发展,仍然是新一轮周期中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但必须有效解决房价不断上涨的问题。
蓝皮书指出,目前为了顺利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特别是更好地使住宅业成为新一轮经济周期的重要支柱产业,就必须有效地解决房价不断上涨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会严重影响城市化的发展,甚至影响社会安定。
现在看来,为有效抑制房价不断上涨趋势,必须进一步采取“釜底抽薪”办法,即把政府保障部分再加以扩大,不仅把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从市场中抽出来,而且要把城市中等收入群众住房问题也从市场中抽出来,纳入政府保障范围。但对城市中等收入群众的住房保障是“保”人人都有居住权,都能租上房,而不是“保”人人都有房产权;而且是在政府保障下,进行市场化操作,租住房有高、中、低档,可自主选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定调:调整收入分配 稳楼市放户籍促消费
聚焦2009
房价使农民工成不了新市民
关键词:住房购买力
家庭收入全款买房不现实
蓝皮书表示,房价收入比(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应当在3-6倍的范围,6倍以上的居民购买住房就已非常困难,也有研究认为,房价收入比在6-7倍区间。根据这一区间,蓝皮书指出,2009年城镇居民房价收入比将达到8.3倍,大大超出合理的承受范围。2009年农民工的房价收入比为22.08倍,而对于农民的城镇房价收入比则为29.44倍。蓝皮书特别强调,85%的家庭没有购买住宅的能力。
【专家解析】
高房价“挡住”农民工
专家组分析,据2008年全国不同收入阶层房价收入比示意图显示,包括中等收入居民在内的中低收入居民要占全体居民的60%,这些居民没有购买住宅的能力。
专家组指出,如果再加上每年需要向城镇转移的农民人口,的确有超八成的家庭没有购买住宅的能力。这样的高房价使农民工永远也进不了城市,成不了新市民。如此高的房价收入比、居民的高成本已成为比户籍制度还要难的阻碍农民工永久进入城市和城镇的高门槛。中国正处于城市化阶段,大量需要在城镇购买房屋的是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农民工家庭,房价与他们的收入相比2007年就已在22倍以上。
关键词:房价涨幅
2009年商品房涨价近一成
蓝皮书指出,2009年房地产经济形势从年初的低迷,走向5月份以后的高涨,8月底以后,销售增幅下降。
而对于2009年中国房价为什么这样高,舆论大部分指责开发商,包括一些经济学家也批评房地产商谋取暴利。
蓝皮书指出,2009年1-8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商品房销售总额23463.74亿元,同比增长69.9%。
蓝皮书表示,2009年商品房价格上涨5%-10%,每平方米价格为4935-5280元。
【专家解析】
体制问题集中爆发
专家组强调,中国高房价的形成,主要原因是供给相对于小和需求相对于大。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政府的土地供应行政制度、垄断性的卖地体制、对开发商囤地涨价谋利行为打击不力。高房价是这些体制问题的一次集中爆发。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