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针对杨母提出的“救人不及时”等种种指责,校方在事后经过调查,曾于12月上旬在官方网站发出了事发当日的情况说明,指出:(11月26日)上午7时30分左右,杨母进宿舍楼未找到女儿,然后离开;8时30分左右,杨母来到学校3号门请保安打电话给杨元元的徐姓同学,让她到宿管处借钥匙开门看看杨元元是否在房间;8时40分左右,徐同学借到钥匙打开寝室门,未发现杨元元,但寝室内的盥洗室门紧闭,感觉情况异样,即退出房间告诉一名陈姓同学,陈同学到楼下告知宿舍巡视员;该巡视员进房查看,发现盥洗室门被反锁,马上回到值班室,一面联系维修工,一面通知宿管员打电话报告学校保卫处;维修工到现场后撬开门锁,发现杨元元自缢在盥洗室内。
校方称,11月26日清晨杨母在宿舍楼下大声喊杨元元的名字时,宿管员认为会影响其他同学休息,曾建议杨母到楼上去敲房门,是杨母自己认为女儿可能会去出租屋探访自己才自行离开的,因此不存在由于拒绝而“延误救人时机”的说法。彭东恺还告诉本报记者,就死者家属所称女宿管员高华梅曾对杨母及杨元元说过多次侮辱性话语的情况,学校也进行过调查,但高称“没有说过”。
记者试图求证此事,但在24号宿舍楼宿管办公室,一位女宿管员称高华梅最近休假了。
死前征兆
贫困女研究生曾慨叹
为何知识难改命运
杨元元,1979年11月出生于湖北宜昌,6岁时父亲病逝,当时弟弟不满4岁,母亲将姐弟拉扯成人。
1998年,杨元元考取武大,2000年弟弟也考取武大,现为北大环境学院在读博士。因母亲所在工厂搬迁,姐弟读书,无钱购房,母亲失去居所,只得与杨元元同住武大。
2009年9月,杨元元考取上海海事大学法学系研究生,带母亲到沪求学。因为无钱租房,杨元元与母亲一直同住一间寝室。学校管理人员发现后,劝说其母不要留宿学生宿舍。其间,杨元元曾向学校申请允许母亲居住宿舍,未果。宿管员被指禁止其母进入宿舍。找房没着落,杨元元5天5夜没合眼,11月26日在学生宿舍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水龙头上,半蹲着以一种极为痛苦的方式结束了生命。杨母回忆,事发前一天,杨元元曾叹息说:“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
性格缺陷
30岁“没有娱乐活动”
为人有些要强孤僻
“杨元元没有娱乐活动,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为人很低调、内向。”昨日下午,杨元元生前的辅导员吴老师告诉本报记者。
吴老师说,尽管研究生的学习时间相比本科生要宽松一些,而且平时与杨元元接触也不太多,但杨的低调、内向在班上是非常明显的。杨元元今年30岁,在她这个年龄,一般的女研究生都有了男朋友,也会有课外的娱乐活动,可是她既没有男友,也没有娱乐活动,唯一的爱好是读书。“我经常看见她到图书馆看书,她自杀后我帮忙整理她留下的几本书,除了专业书籍外,只有一本《红楼梦》。”
除了学习刻苦外,吴老师说进校几个月来,还没发现她有其他爱好,虽然有一般性的朋友,但要好的朋友没有。他认为杨元元的内向可能与她的家境和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有关。该校学生处刘处长说,杨元元有些孤僻,平时不太与同学来往,但与母亲形影不离,一起吃饭,进出食堂,也一起在校园散步,直至一起就寝。
另据同学反映,杨元元是外表温柔的女孩,对人热心诚恳。不过,对自己的难处,她不愿多说。欠了学校的钱,杨元元也宁愿一人承担,直到还清,其他同学都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