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2009年九大假新闻公布 中国海军逼退潜艇居首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新民网  2010-01-02 14:09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新民网1月1日报道《新闻记者》2010年第一期将公布2009中国九大假新闻,新民网独家首发。在2009年九大假新闻中,“女老大包养16男”“翁帆怀孕”等假新闻都在列。     一、中国海军索马里护航逼出跟踪潜艇

  【刊播媒体】《华西都市报》《青岛早报》

  【发表时间】2009年1月18日、19日

  【作者】童其志(化名长歌、淡薄、田园)

  【“新闻”】我军赴索马里水域执行护航任务的舰队遭到不明身份潜艇的跟踪,我军舰与之斗智斗勇,最终成功逼其浮出水面逃走。该报道并未指出潜艇的国籍,但许多网站在配图时均配上了“印度海军基洛级潜艇”的资料图片。更有消息称,《印度时报》《印度教徒报》等报纸也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一时间,中印之间的这次军事较量成为“铁血”、“强国”等各大论坛上网友热议的焦点。

  【真相】3月9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2009年1月18日、19日,《华西都市报》《青岛早报》刊登了题为《深海围“鲨”》《猎“鲨”行动》(《“海口”猎“鲨”》)等有关我舰艇编队索马里护航情况的稿件,稿件均为社会自由撰稿人个人杜撰。两报未遵守《关于加强军事新闻宣传管理的通知》相关规定,擅自刊登军事新闻,也未按照《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对稿件严格把关,致使虚假报道见报,并经网络转载、改编后在国内外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对于以上虚假报道,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对相关媒体和责任人做出处理。目前,《华西都市报》、《青岛早报》分别刊发了更正致歉声明,并对相关责任人做出辞退、停职等处理。杜撰该虚假新闻的社会自由撰稿人将被禁止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点评】假新闻炮制者童其志交代:“我分别从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网站上下载当天的最新相关新闻,进行篡改整理成为一篇篇假纪实报道稿子,每天都发到《华西都市报》。如果当天没有新闻更新,我就搜索以前有关舰队出访的一些纪实报道进行整合。从2008年12月28日开始一直到2009年1月25日结束,我共发给《华西都市报》26篇稿子,《华西都市报》全部采用刊发,其中包括《深海围“鲨”》和《猎“鲨”行动》稿件。这两篇稿件完全是我个人将2008年4月份某杂志刊登的一篇中国海军舰艇反潜纪实的稿子改头换面、杜撰拼凑出来的。”由此可见,《华西都市报》《青岛早报》所发的这一系列报道,都是假新闻,这恐怕也创下了“持续时间最长的假新闻”的世界纪录。但不知为何,有关监管部门只拿其中两篇开刀?

  《华西都市报》在这组假新闻的结尾处均注明:“随舰军事记者专供华西稿件,转载必究。”因为是“独家新闻”,这样做理所当然,毕竟同行如冤家。然而,该报特稿部却慷慨地将“独家新闻”倒卖给《青岛早报》。难道每年有数亿广告收入的《华西都市报》的记者编辑的成本意识也这么强,千方百计地要摊薄采编成本?抑或搞一点“自留地”创收?

  可悲的是,许多权威新闻网站如凤凰网、央视网、中国网在转载此文时,都标明来源于《青岛晨报》。其实,这是一张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报纸,因为只有《青岛早报》而无《青岛晨报》。自古有“锦上添花”一词,如今又有“假上添假”之说。

  二、《电影促进法》及电影分级制度将出台?

  【刊播媒体】《北京商报》

  【发表时间】2009年2月2日

  【作者】吴颖

  【“新闻”】国家电影局局长童刚表示:“今年内我们会拿出具体的电影分级意见。电影分级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还要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分级是国际惯例,也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是创作人员的要求,也是规范电影市场的手段之一,我们会积极推进。但大家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分级并非‘救市’良药。中国电影的现状不尽如人意,绝不是简单的因为电影没有分级,也不是说分级了就能对中国电影或者电影市场起到多少决定性的作用。”

  【真相】2009年2月7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张玉洪报道,指出这是一条“拷贝”五年前旧闻的假新闻。该记者从电影局了解到,童刚局长最近并没有对电影分级接受过任何采访。另据查证,此报道与《江南时报》2004年2月24日相关报道主要内容完全一致,堪称“双胞胎”。

  【点评】五年前的“陈货”,略施粉黛,化腐朽为神奇,转眼就成了一篇新鲜出炉的“新闻”,引起市场轰动。《北京日报》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此事不仅让人大跌眼镜,也引起我们对媒体责任的深思。如今,媒体市场竞争激烈,有些媒体过分追逐社会热点以吸引读者眼球,一旦热点不足竟不惜弄虚作假,这种蓄意炒作的方式,不仅违背了媒体的基本职业操守,也给自身的公信力造成了损害。岂不知,媒体的公信力就是媒体的生命线啊!”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梁铮 来源:新民网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国家公务员报名第一天最热岗4723:1为假新闻   09-10-17 09:28
·重庆警方称文强弟媳包养16名男子为虚假新闻   09-10-14 07:41
·我就是相信所谓“假新闻”!   09-08-07 15:47
·“亿万富豪”假新闻背后的民意期待   09-08-07 05:56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