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小蜜蜂”幸遇女老师
2008年9月,大女儿霍蜂姑进入仓埠中学上初三,其班主任是女老师夏福福。
夏老师说,开学第一天,霍蜂姑是和父亲一起来学校的。当时,憔悴的霍贵青已经68岁了,夏老师还以为她是霍蜂姑的爷爷。
几个星期后的一次调考,霍蜂姑的成绩非常糟糕。夏老师找到她问:“这次成绩怎么这么差啊,是什么原因?”小姑娘看着老师眼睛,小心翼翼地说:“老师,我最近一段时间总是吃不饱,头晕。”
现在竟然还有吃不饱的中学生!夏福福懵了。一种强烈的自责涌上她的心头。“学生饭吃不饱,我竟然还不知道,真是失职。”夏老师问她:“你每天的生活费是多少?”霍蜂姑说:“我每个月的生活费是60块钱,每天2块。上午和下午吃一个馒头,中午一袋5角钱的方便面。”
夏福福说,按照学校一般女生的标准,一天最少需要6.4元钱才能保证基本的营养。霍蜂姑竟然一天才两块钱,难怪会头晕。她马上将这个情况告诉校长柳海棠。柳校长当即表示,给霍蜂姑提供学校最高规格的贫困生补助。
有了学校的资助,夏老师还是担心霍蜂姑的钱不够用。她和化学老师柳群芳一合计,决定每人每个月资助霍蜂姑50元钱。
钱有了,但霍蜂姑自尊心很强,她很坚决地拒绝了老师们的帮助:“我现在还小,每天吃不了多少,谢谢老师。”无奈,夏福福只好耐心地给学生做工作:“你马上就要中考了,需要加强营养。老师现在有心有力能帮助你,如果你觉得不好,以后有钱了可以还给老师啊。”两位女老师的“轮番轰炸”,终于让小姑娘点头收下了钱。
半年过去了,夏老师发现,霍蜂姑每周回家再到校后,情绪都很不好。她打听到,可能是小姑娘每次回家看到贫苦的家境,再到校时不舒服。她主动找到霍蜂姑,告诉她:“正因为你家庭条件不好,才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以后才可能供妹妹上学,让父母享福。”半年里,她每周都要找霍蜂姑谈心,在她的帮助下,霍蜂姑的心情一天天好了起来,笑容也经常挂在脸上。
2009年中考,霍蜂姑以12.3的位置值考上新洲一中。消息传来,霍蜂姑的母亲和妹妹推着一大车西瓜,从16里开外的墓堂赶到学校,感谢老师对女儿的照顾。
接力:给“小蜜蜂”找学校
2009年暑假,别的孩子在享受暑假快乐的时候,懂事的霍蜂姑已经只身来到武汉,在顺道街附近的一家夜市找到了一份端盘子的工作,她要为自己的高中筹集学费。
与此同时,妈妈蔡连珍却赶到仓埠中学找到柳校长,她央求校长:“请你帮我找找关系,我想让蜂姑降级到市级示范高中上学,希望这个学校能够免去孩子三年的学费。”
到市师范高中上学,霍蜂姑自己同意吗?得知妈妈的想法时,她很不高兴:“我不想去,我自己挣钱交学费。”孩子的倔强再次感动了柳校长。他打电话给新洲一中的负责人,希望一中能够减免霍蜂姑的学杂费等,一中方面也很快同意了。
离开初中半年了,霍蜂姑现在的生活如何呢?前日下午,夏老师、柳老师专程赶到新洲一中看霍蜂姑。小姑娘穿着一件白色袄子,看起来很精神,但可能是营养不够,脸比较苍白。见到两位老师,霍蜂姑像见到亲人一样,非常激动。她告诉老师,不久前的考试,她的成绩很不错,在全年级处于中上等。
每天吃什么?小姑娘沉默了。“早上一个包子,晚上一个包子。中午不吃,或者吃自己带来的干米粉。这样,一个月30多块钱就够了。”一席话,让两位女老师热泪盈眶。
昨日上午,霍蜂姑的班主任邱德元和学校几个领导一起赶到霍蜂姑的家,看到在寒风中冻得发抖的霍贵青夫妇,老师们被深深打动了。邱老师说:“学校已经决定为霍蜂姑每年减免学杂费,同时为她提供相应的生活补助。同时,学校还要将她的故事拍成片子,教育其他学生,这是一个生动的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