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暴雪冰封列车千余乘客受困 零下40度战士脱衣清雪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央视《军事纪实》  2010-01-12 15:12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侯文俊介绍说:“如果挖太宽,挖掘的速度特别慢,挖的太窄了又怕影响火车的运行,这样跟铁路部门协商以后决定挖1米,又不影响火车的运行,又可以加快挖掘的速度。”

  一米的间距只能是同时进两个人,而且要脸对脸的进去,作业面特别窄,虽然挖掘的过程很快,但是清理速度却明显跟不上。

  战士们想到了一个好方法,他们把车厢的床单拿出来兜雪:把床单铺到平地上,把雪扒拉到床单上,然后战士们抬出去,这样要比一锹一锹往下端效率高很多。一个床单大约能兜半立方雪,一锹只能铲很少一部分雪,雪又松软,这个床单一兜正好一片。

   近200斤的积雪,在4个战士的协力下,仅仅用了不到半分钟的功夫就被迅速清理到车厢五六米远处。同时,为了再次提高速度,官兵们还被分成了两组,交替使用床单清理积雪,短短半个小时,一节车厢北面的大半积雪就被清理完毕。

   零下四十度战士脱衣清雪

  相比清理车厢两侧的积雪来说,清理车厢下面的积雪是最不方便的。如果轨道上的积雪清除不干净,列车在行进过程中容易造成滑轨或者脱轨的事故,那么此次救援不但功亏一篑,而其很可能伤害被困群众。然而,车下不算宽敞的空间给刘建鹏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刘建鹏,身高一米七,负责清理最后一节车厢底部的积雪。刚开始作业的时候,他还有些不适应。刘建鹏说:“想把腰挺起来没法直,又想把头抬起来没法抬,作业空间太小,不好实施,只能是跪着的。再把身子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因此,在车厢下面选择一个合适的姿势,是快速清理积雪的秘诀。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和刘建鹏一样,另外3节车厢下面也有十几名战士在清理积雪,虽然他们采用的姿势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没有戴手套。这么冷的天,直接让双手接触冰雪,他们不冷吗?  

  刘建鹏解释说:“因为戴作战手套的话太笨重,也不好干活,有的战友直接把手套摘了,直接抱雪块。”

  在搬运雪块的过程中,双手经常会出汗,这些汗渍随着消防官兵使用铁锹铲雪又转移到了铁锹把儿上,在零下40度的低温环境中,汗水立即冻结成冰,铁锹把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冰棒。

  1月4日救援这一天,商都县境内刮起了当地有名的白毛风。白毛风,是强风将地面上的雪刮起来,在空中形成风夹雪的一种风。据介绍,白毛风经过之处,气温骤降,寒气刺骨,而今天这场风速超过了每秒20米的白毛风更是当地百年未遇。

  虽然出发以前早有防寒准备,但是刚到救援现场的时候,还是让很多消防官兵打了冷颤。

  出乎意料,距离刚来到现场仅仅5个小时后,战士们竟然把保暖的衣服一件件脱掉,将自己暴露在零下四十度的超低温环境里。刘建鹏向记者解释了原因:“就是热,因为工作量大,需要快。干一会儿,先是手套摘了,露出脸,然后再把帽子摘了,又把帽子戴上,因为怕感冒,后来把大衣脱了,冒汗了。”

  虽然救援现场的天气十分寒冷,但是消防官兵们热火朝天的干劲儿给了旅客希望,他们清楚自己获救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支队长侯文俊说:“在救援过程中,除了我担心在那么恶劣的气侯下,可能会抗不住冻,另外一个担心就是能不能经得住饿,因为十几个小时他们都在抢险救援,从凌晨一直到中午12点多,他们是滴水未进,连早点都没有吃。”事实上,就像消防支队支队长侯文俊担心的那样,很多正在清理积雪的官兵早已是饥肠辘辘,但是为了能让旅客早一分钟获救,摆脱冻伤的危险,他们咬牙挺住了。

  随着清理工作接近尾声,62名消防官兵终于有机会吃上这一天惟一一顿饭了:揣在身上超过了19个小时的面包和矿泉水。在寒风中战斗了一天的官兵,能吃上这样一口算不上饭的饭,从他们的表情上看,除了满足还是满足。

  1月4日下午4时50分,火车的鸣笛声拉紧了所有救援人员的心弦,当1814次列车的最后4节车厢顺利开过被困的这个路段时,所有的消防官兵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经过乌兰察布市消防支队62名官兵将近6个小时的艰苦救援,1814次列车上最后4节车厢上的300余名旅客无一冻伤,全部获救。对消防官兵满怀敬意的旅客也许并不知道,这群帮助了他们的消防官兵有中15人被冻伤,还有两人摔伤。

 
 编辑:黄丽冰 来源:央视《军事纪实》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