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北京办事机构管理的意见》,明文要求撤销县、县级市、旗、市辖区人民政府以各种名义设立的驻京办事机构消息传开,留还是撤,众多驻京办主任心中七上八下。而坊间对于驻京办命运的何去何从,也众说纷纭。有人说驻京办就此撤销,有人说驻京办自此转战天津、廊坊……无论如何,中央关于撤销一部分驻京机构的文件已经公开发布,半年大限也在一天天临近……
“强拆”:
多年来饱受诟病的驻京办终于要被“强拆”,耐人寻味的是,在此次裁撤中各级驻京办命运不一,国管局负责人1月28日答记者问中给地市级以上的驻京机构吃了定心丸,同时给县级驻京办下达了“死亡通知单”。看来,被“强拆”只是县级驻京办。
新浪网友“清水一滴可”:“撤”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 “去功能化”,只有去了驻京办的功能,才是釜底抽薪。如果官场作风老样子,那么,今天撤了驻京办,明天定有 “京办驻”、“办驻京”。时髦的还有各种各样的讲堂、会所。不信,可拭目以待!
强国论坛网友“刺童之声”:很多人历来精于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确实,如果驻京办的生存制度土壤没有改变,即使驻京办被撤销了,可能还会有其他形式的“驻京办”出现。
天涯网友“贾志勇”:驻京办广受诟病,主要原因在于它是领导的驻京办,而不是人民群众的驻京办,只为领导办事,不为普通百姓办事。而驻京办潜藏着腐败,原因在于对其疏于管理或难于管理,如果仅仅撤销县级驻京办,对于驻京办的腐败治理仍缺乏实质性措施,那么,这种撤销,不过是剪去了腐败大树上的几片叶子,终于事无补,甚至会适得其反。
“搬迁”:
由于驻京办本身负有特殊的甚至不可替代的职能,在面临不得不被“强拆”之后,有传言称,因工作需要,廊坊、天津等地将成为驻京办的容留地而曲线生存下来,相关部门对此回应将严查。
网友“洪振快”:历史提供的经验是,一项制度,其实施的效果如何,不完全是制度本身的问题,还有制度运行土壤、实施机制等问题。一项好的制度,可能实施起来效果不佳,甚至问题丛生。目前的驻京办问题很多,的确到了必须大力整顿的地步。但是,简单的存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驻京办或存或废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让并不坏的制度不变坏,让好的制度能够发挥好的绩效。
凤凰网友“同声相应”:庙拆了,香还是要烧的,因为佛还在。
网易网友“baiyunshantou”:与其撤销,不如彻查。谁都知道驻京办是用来“跑部钱进”的。对所有的驻京办逐个查清它在驻京期间跑了哪些部,进贡了多少钱,具体给哪个人的,岂不是对于反腐倡廉一大促进吗?
新浪网友“刺童之声”:虽然中央不允许“驻京”,但驻河北、驻天津总可以吧?我称之为“围京办”。虽然比原来“驻京办”啰嗦和麻烦,但总比在北京没有个“立足之地”强多了!专家们说得对,解决“驻京办”的问题需要治标更需要治本,“概括地说,中央政府各部门对自身的政策与办事流程进行根本变革,如果,地方政府在北京活动并无什么收益,自己就会撤销驻京办”,很有道理!
算笔账:
裁撤驻京办,谁受损最大?不论是被“强拆”还是主动“搬迁”,生存抑或毁灭,围绕驻京办命运的论战,其焦点不在腐败现象而在争利本质,撤与不撤也不是矛盾的核心,如何撤也只是旁枝末节的方法问题,人员安置更是不值一提。有好事者算了笔账:驻京办真关了谁受损最大?
网友“郑田风”:初步分析,下述四大类群体将成为最大的受冲击对象,建议相关部门要及早做好安抚工作,以免出现治安问题———
1.北京市政府及各级服务部门,包括GDP统计部门、房地产业、楼堂馆所、娱乐场所等等,危巢之下无完卵,供品假茅台也包括在内。理由:吃喝玩乐,请客送礼,驻京办毕竟有功于拉动北京经济。
2.部委干部们。理由:“跑部钱进”嘛,撤掉驻京办,部委权力部门就有可能变成人前冷落鞍马稀了。
3.爱到京城的地方大员及其家属们。理由:驻京办是地方官的驿站,如果驻京办关了,那该多不方便?
4.访民。理由:目前维稳已演变成驻京办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浪网友“李罡”:在北京,究竟有多少“驻京办”,还没有个准数,驻京办占有多少房地产市场资源,也根本无法统计,“驻京办”及各地政府的外派各地办事处究竟占有多少财政拨款资源,还是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是要说驻京办从不干好事,那也冤枉。对于“风口浪尖”上的驻京办,借哈姆雷特一句名言,那就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有论者认为,驻京办只是问题暴露的一个表象而已,其背后是政府管理体制的深层次问题。如果财政转移支付不能尽快完善和规范,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划分依旧不清晰,地方承担的事务和财权不匹配,那么驻京办问题依然不会解决。同时,如果地方政府不能有效管理,那么作为表象问题的驻京办也会作为地方领导“行宫”继续存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