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获取信息渠道不断增加
图书馆冷清,更多因素来自于市民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市民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增加,这是图书馆读者减少的最大因素。”贺永良说,除了图书馆自身的原因,也有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互联网的冲击、大小书店的兴起和家庭书柜的增加等,可以说,不仅在西安,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图书馆冷清的状况。
张晴正准备参加教师资格考试,为了备考,花了数百元买书,她自己也承认,一旦考试通过,这些书她就不会再看第二遍,尽管很不划算,但她还是不准备去图书馆,因为图书馆的新书太少了,去了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还不如书店来得快。“自己的书用得更随意一些,想划重点、做记号,都可以。”
与私人藏书相比,对图书馆冲击更大的,来自于互联网。
市民李松波说他从参加工作以来,就再也没有进过图书馆。要看书,就去书店买;要查资料,用电脑几秒钟就能找到结果,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间专程去图书馆呢?
尽管冷清,依然要坚守。贺永良认为,图书馆永远不可能被书店或互联网取代,因为图书馆资料有连贯性、整体性、权威性,而电脑上提供的东西,需要认真分辨,读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甄别。
“馆藏的图书典籍,有一种原汁原味的特点。”贺永良说,这种感觉在电脑显示屏前是无法享受的,另外图书馆里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读书氛围,也是其他读书场所欠缺的,“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总会开始回归书斋,回归图书馆。”
(奖励线索提供者于先生2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