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每人的手机收件箱都收到不少“克隆”短信,记者发现今年春节不少人开始挖空心思自创难被“克隆”的原创短信,在送祝福的同时也送去一份真诚和新意。
2月13日除夕一大早,家住西高新的魏小姐就拿起手机苦思冥自创了一条祝福满满的拜年短信发给亲友。没想到当晚,自己这条原创短信被另一位朋友改了个落款原模原样地发回来。“八成收到我短信的朋友转发给了别人,不知道被多少人转来转去,最后又转回了作者手里。”看着手机里“回收”的原创短信,魏小姐有些哭笑不得,“一不小心,我的原创惨遭‘克隆’”。
记者采访发现,想让自己的短信与众不同,又难以被“克隆”,有人动了不少脑筋。从事传媒工作的刘曼过年时就编写了一首“藏头”七言诗,把自己的名字和祝福都藏在诗里:“流(刘)光异彩芳华绽,曼舞轻歌醉心弦。恭呈敬表友朋欢,祝君瑞年前程展。虎跃龙腾逐笑颜,年丰岁旺体康健。吉人皎灼福禄添,祥星璀璨共团圆。瑞虎将至,刘曼真心祝愿幸福平安。”每句首字连接起来是“刘曼恭祝虎年吉祥”。这样的短信送给朋友们,不仅诚意十足,想要克隆还需要点文采和技术含量。
在和平门外一家银行工作的杨晨创作的短信也是煞费苦心,短信中每句话都带有自己的名字,“这样不仅让朋友牢记这条短信是你发的,而且很难被‘克隆’”,杨小姐说。
面对被定下“造成尴尬、稀释人情、帮运营商赚钱、网络堵塞、审美疲劳、容易受骗、让社会冷冰‘七宗罪’”的“克隆短信”,记者采访了一些市民,不少人认为现代人交往的圈子太广,给每位朋友都送上一条原创的祝福短信,显然不现实。因此只要有朋友发来短信,就说明对方还记得自己,短信只是克隆了文字,但祝福的心情是不能被替代的。
不过还是有很多市民坚持杨晨的看法:“短信拜年就是为了表达对亲友的真心祝福,我不在乎对方的短信是否词藻华丽和措辞巧妙,只要感情真挚,寥寥几字也很温馨。”
本报记者 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