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控制医疗费用
今年新提法
-控制医疗费用
-(民营医院)在服务准入、医保定点等方面一视同仁
在之前6年中,政府一直在表明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明确说明要控制医疗费用。
新医改方案中提到的要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的规划,首次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体现,而且在服务准入和医保定点中要和公立医院一视同仁。
政治体制改革5点内涵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名指出,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里面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包含五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方面,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利,特别强调了五个方面的权利,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对这五个权利的强调是很有力度的。强调公民基本权利,这是今年比较全面的。把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监督权并列起来。
第二方面,就是强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建设基层的自治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让群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的公共事务。这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工作中间已经做了一些实践。
第三方面,是强调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第四方面,实际上是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上进一步强调,特别重视那些规范和监督权力的法律制度的建设。现在法治建设应该是比较完善的。但是有些方面,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的法律制度这个可能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为什么放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来说,应该是比较深刻的。
第五方面,是强调公众参与立法工作,强调创作政府立法工作的方法和机制,特别是扩大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
报告内容蕴涵5个“一”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可发现其中蕴涵的五个“一”字,意贯全文。
“一”条红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红线,在报告中贯穿始终。报告中鲜明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一”个判断: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认清形势,方能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报告中对国内外环境进行了周密分析。
“一”个目标:今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节能减排指标、经济总量、就业规模……对在这一年中圆满完成预定规划目标,代表委员们充满期待。
“一”个根本目的: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基本住房需求、加快医改……报告集中4个页码专题描绘民生发展图景。
“一”个动力: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是经济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报告明确指出,今年要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全面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发展要求,拓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报告附加注释5个新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正文后附加了注释的内容。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的有关负责人说,这在政府工作报告历史上是第一次。
附加的7个注释中,包括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三网’融合”、“物联网”、“森林碳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等5个新名词。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的。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一揽子计划在今年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三网’融合”、“物联网”,都是国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确定的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两个突破口。发展新兴产业,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发展。选准突破口,可以尽早见到成效。
“森林碳汇”,这么专业的名词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比较少见,它是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产物,反映了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这些政策和工作虽然比较专业,但是和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更应该通过注释的方式让群众听得懂、看得明白。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扬子晚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