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人们的常识来讲,大家都可以理解北方大旱,但是尤其是西南地区降水量很丰富,水资源也很丰富,所以今年出现这样的干旱也比较严重,这是为什么?
嘉宾:还是跟气候有关系,前不久气象局其实有过一些说明。它和印度洋吹来的暖湿气流以及北方低温是有关系的。实际上它一直没有过来,印度洋暖湿气流一直上不到云南这个地方来,上不到相对较高的地方来,这里面就有一个大气环流的问题了,这些我想气象部门专家解释会更权威。
按照气象专家的解释,西南五省的旱情是大气环流异常所导致的。因为今年冬天印度洋的海上温度升高,而陆地上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气温下降,陆地上比较冷,海洋上比较暖,不利于海风的形成,也就不利于海上的暖湿空气被输送到大陆上来,从而导致了西南地区干旱少雨的局面。
记者:我们也在媒体上看到一些评论说,除了自然因素之外,这次这样灾害,有没有人类活动的因素?
嘉宾:人类活动的因素肯定是有的。
记者:比如说当中一个猜测,是认为说现在西南很多地方因为把原始生态林砍伐之后,大量的种植,像橡胶或者桉树这样的作物,被\比喻,叫做\抽水机,大量可以消耗地下水,会不会这种情况下,改变了生态环境?
嘉宾:一般通常意义上,植被比较丰富的地方,特别是\属于保水的,含水的,但是你说到种了大量的植物,把地下水都被植物给消耗了。我想消耗地下水也是浅表层的水,植物的根系不可能扎到我们那个意义上的地下水,都是在土壤的表层。
记者:表层水不至于有很大影响吗?
嘉宾:基本上属于墒情,土壤的一个含水量的问题。
嘉宾:它还不是我们意义上几米以下地下水,我想说这个问题,由于种树、种植物而导致干旱这种推定,你认为你相信吗?
记者:我只是看到它在媒体上出现了,而且是以公开发表的方式出现的,所以会有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
嘉宾:我想可能也是一种研究,对水量的减少,水分的减少,或者增加,这个我想不同的植物肯定会有所影响,但是导致这么特大一个干旱,至少我这没有什么资料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记者:在这个图上我看现在是,包括北方的地区,从新疆到河北、内蒙这一带,好像也出现了旱情,那就是北方现在也开始旱了。
嘉宾:北方现在正好是开始要春播了,冬小麦区开始返苗,\由于它去年以来,入秋以来降水偏少,也会出现一些旱的情况。
嘉宾:现在就是看轻旱还是中旱还是重旱。
记者:现在都还没有办法判断是吗?
嘉宾:现在还没办法,但是有一些旱的迹象苗头出现了。
根据水利部门的监测,北方地区的旱情已经开始显现,如果后期出现高温少雨多风的天气,旱情很可能会迅速发展,很多人担心,接下来我国会不会出现南北同旱的局面。
记者:有没有可能会出现南北需要同时抗旱的局面?
嘉宾:这种情况应该说每年都有它的可能性,但是今年显得尤为明显。
记者:明显?
嘉宾:因为西南\五省出现了特大干旱,北方西北地区虽然现在出现的旱情较往年平均值还要低一点,但是从它前期的降雨的情况来看,偏少了二到五成。
记者:这是个什么概念?
嘉宾:通常比如说有一百毫米的降雨,它比它一百毫米少了两成或者是少了五成。
记者:会带来什么后果?
嘉宾:当然是墒情比较差了。\作物种上去以后,土壤的含水量很重要,保水的情况,这个对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了。墒情好,通常的意义,我们春耕就好一些,所需要浇灌的水量就少一些,现在西北这一带墒情应该说由于降水比较少,少了二到五成,另外像东北一带,河北这部分地区出现了一些因旱人饮安全问题。
记者:您是说北方也出现了人饮困难?
嘉宾:当然这个目前还是很少的,比如说像辽西地区这是重旱区。
记者:像这样南北同旱的话,这个格局以前常见吗?
嘉宾:应该说在这个时期,南北同旱这种情况是不常见的,
记者:我们都非常期待好的情况,降雨赶紧发生,但是也会有一种担心,(剪)记者:如果南北需要同时抗旱局面出现的话,最大的挑战会在什么地方?
嘉宾:当然对国家来说是最不希望出现的,但是它出现了,就要采取措施,南方这边长旱,大旱,北方也一样要采取相应抗旱措施。正是春耕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春耕播种,要看它干旱的程度,是轻旱还是中旱,还是说就像西南地区这样特大干旱,相应的也要采取措施,要启动应急预案。
● 做好最坏的准备,国家还有哪些紧急预案?
记者:云南省现有所有的库塘的蓄水将全部用完。假如真的出现这样的状况怎么办?
嘉宾:人要因旱避灾了,要把一些人员要转移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