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云南蓄水5月将用完 中国做好移民准备
http://news.hsw.cn    来源: 人民网  2010-03-31 09:42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跑车突然加速引发4车连环撞
跑车突然加速引发4车连环撞
女子强迫2千妇女卖淫被抓
女子强迫2千妇女卖淫被抓
·寡妇改嫁小叔8个月后生子 公公承认系孩子生父
·山西建成华国锋陵园 面积超14足球场(高清组图)
·女子手机欠费30元 五天收到2000条催费短信(图)
·琼瑶剧童星20年后聚会照曝光 引发观众感慨(图)
·富二代讲自身烦恼:每天睡到自然醒梦想难成真
·音乐学院否认药家鑫师妹为本校生 称杀人应受严惩
 

  记者:什么样的物资是现在比较需要的?

  嘉宾:最需要的还是水了,但是如果我们把矿泉水一瓶瓶地送过去,这也能解决一些问题。

  记者:现在的确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嘉宾:,水的问题当然与投入有关系,我打二十米深的井和打五十米深的井,找的水源是不一样的,有一个经济的问题,所以这个如果有这样的捐助,这个当然也是一种关心。这是一种社会的关爱了

  除了强调对现有抗旱水源的科学调度之外,国家防总还针对未来旱情有可能恶化的情况做出了进一步的预案。

  记者:如果到5月中旬,这些水库的存水也接近用完了,怎么办?

  嘉宾:如果旱情持续,继续严重地发展的话,那么就不得已还要采取一些更为有效的措施。

  记者:所谓的不得已是指什么?

  嘉宾:有些地方可能,人要因旱避灾了,要把一些人员要转移出来。

  像90多岁的老奶奶要从20多公里的地方提水,像这样的住在山区里的老百姓,就应该在这个时期把他转移出来,转移到有水可饮的地方,至少方便可以取到水的地方去居住。

  记者:可是转移到哪儿呢?现在连城市的运水也产生了问题,在西南。

  嘉宾:我想现在城市用水还是有保障的。像云南,昆明这些城市用水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他到城市,到水源相对比较丰沛的地方,如果还要再干旱,连续再旱多少多少年,我相信我们集全国之力。

  嘉宾:可以转移到我们其他的省份。

  西南地区虽然是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是却长期面临用水紧缺的挑战。在这次历史罕见的旱情下,水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局面呢?

  记者:因为西南地区水资源很丰富,拿云南来说,人均水资源应该是一万立方米,比全国水平要高四倍。大家会觉得这个地方出现干旱也许不稀奇,出现干旱之后,怎么会出现这么严重的用水困难?

  嘉宾:咱们国家降雨时空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这个概念可能大家都清楚,它在降雨的时间上分布是很不均匀的。我们国家通常都是在6到9月是降雨汛期,汛期就是降雨比较多的时候,一般通常65%到85%这一年的降雨量都在6到9月这个时间里降完了,对于云南也同样是这样。这个时间,降雨演变成地表的径流,你\留不住,因为云南山高,水深,就跑到大江大河里去了,虽然年均降雨量很多,人均降雨量很多,但是它都在这几个月全部跑掉了。剩下来那几个月怎么办呢。

  记者:既然这是一个规律,为什么不能够用一些我们的方式把水留住呢?

  嘉宾:我们做了很多的水利设施,建了很多的水利工程,五小水利工程,水窖,包括一些水库。这个当然相比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气候变化这种气候形势,相比老百姓民生的要求,我觉得也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包括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等,这一些的要求来讲,那还是有差距。

  记者:所以我们也看到有一些评论说,说这次灾情造成的后果严重,也有一部分因素是因为我们水利上的欠帐比较多,您是否看过这样的想法?

  嘉宾:我看过,我也赞成这样的,应该说同意他这种说法。

  ●旱情发生的背后,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教训?

  记者:现在病险水库会占到全部水库百分之四十几,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一个概率?

  嘉宾:应该说是先天不足,存在着很多因陋就简的这种工程。

  ●水利设施基础薄弱,农业发展面临怎样的考验?

  记者:您是说我们18亿亩耕地当中一半是望天吃饭?

  嘉宾:这样的耕地是叫做望天收,

  因为我国在水利建设方面长期存在历史欠账问题,目前我国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很多水利工程已经年久失修,不但发挥不了的抗旱救灾作用,还埋下了防洪的安全隐患。

  记者:比如说我们在现场采访的时候会发现,现在我们使用的这种水利的工程,很大一部分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甚至有更早的,我们去采访,有个是在晚清时候建的,而且就是时间长了之后,有一点年久失修,\所以如果没有常嘉宾:缮常新的话,那不就很难在抗旱的时候发挥很大的功用吗?

  那还不仅仅是抗旱的问题的,那还有防洪的问题,一旦来了大水,如果要是老化失修,一冲而溃,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所以一定要对老化失修,出现病险水库要进行维修加固。

  记者:我们看到一个数字是说,现在病险水库会占到全部水库百分之四十几,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一个概率?

  嘉宾:这是一个统计数字,我们国家现在有86000座水库,\其中我们统计出来有3万多座水库存在病险,当然这里边绝大多数都是小型的水库。

  记者:拿贵州来说,17000多个蓄水的工程,99.9%都是小型水库,那也就是说抗旱中本来最应该发挥作用的这部分水库,现在实际上出的问题是比较多的。

  嘉宾:是有这种情况,因为小型水库,按我们说法都是老百姓,有很多都是当年那个时代,自己组织修建的。应该说是先天不足,无论在设计上,在施工上,材料上,都还存在着很多因陋就简的这种工程。\现在国家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件事高度地重视。专门制定了规划,要求对其中6240座大中和小一型的水库要进行除险加固。当然你说加固完这6240座水库,其他的还有,我们现在\努力地争取要进行维修、维护,地方政府也都投入了相当的财力和物力。

  目前我国财政每年在农业生产性投入上将近1500亿元,但是对于地广人多的广大农村来说,仍有困难。

  记者:如果是1500亿,这个投到现在的水利设施上来讲,能够吗?

  嘉宾:够看是什么标准了,\让基础设施的建设,要达到一个能够足以承载和支撑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话,我觉得当然还远远是不够的。

  记者:云南一个县长问,如果能够有十万口水窖,那就能够不会出现那么严重的人畜饮水的困难,可是一个水窖概得四千块钱,县里人均年收入是2500元,地方上越是农业县,可能越穷,越出不起这个钱,那怎么办?

  嘉宾:像这些应该采取国家投入一部分,当地和老百姓也能够积极地投工投劳,民办公助,采取这样的一些方式来加大水窖的建设,小水塘坝的建设等等这些工程。

  记者:可能有人会觉得这重要吗?可能没两天下了雨,这场事又过去了?

  嘉宾:是。可能一些人,在灾害来的时候,他觉得这是非干不可,灾害一旦过去,可能还有其他的事更重要。但是我觉得,为什么叫可持续发展呢,就是要百事为后事之师,一次为训,就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力度。

  记者:如果在发生灾情之后这种整个救灾的资金,能够在之前投入到水利设施的建设上,会不会更好?

  嘉宾:那当然更好,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特别是民生水利的投入,是必要的。

  嘉宾:但是它复杂在哪儿,它是一种复合系统,它与气象的灾害有很大的关系,和我们的承灾能力也有很大的关系,和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很大的关系。就是你说的年年抗旱,你可能年年都问这个问题,它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们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股脑地都解决,这个当然是我们一种愿望了,但是实际上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根据水利部门的统计,截止到3月26日,西南五省耕地的受旱面积达到9500万亩,全国耕地的受旱面积达到1.14亿亩。农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除了干旱少雨的自然原因之外,也和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有直接的关系。

  记者:这次我们在现场采访的时候会发现说,很多西南地区农民他们平常的土地就是靠天吃饭。所以一碰到旱情,就很难有办法。

  嘉宾:这样的土地\耕地是叫做望天收,天上下多少雨,靠老天来,这叫做给予农业,靠着老天降雨,没有灌溉水利,灌溉设施。

  记者:一点都没有?

  嘉宾:现在我们有统计,大概还有50%的耕地还是属于望天收。

  记者:您是说我们18亿亩耕地当中一半是望天吃饭?

  嘉宾:还有望天收的耕地,这些耕地有很多都在山区,不是像那种,咱们看到平原上的这种大片连片的耕地,要想给它修水利设施,灌渠,也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我们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居住在高山陡坡的地方,很多的农民。

  记者:这个信息可能会让更多人意外,因为\我们农业发展这么多年,\会有这么多的土地没有任何的水利灌溉的设施。

  嘉宾:因为还有很多的特殊条件。

  嘉宾:比如说有些山区每年降雨量是很丰沛的,实际上。

  记者:不需要。

  嘉宾:不出现干旱的话,收成还是很不错的。\有些坡耕地甚至还种水稻,因为降雨还很丰沛,但是一旦干旱了,就不行了,这就是靠天吃饭了。(剪)这些耕地有很多都在山区,不是像那种,咱们看到平原上的这种大片连片的耕地,要想给它修水利设施,灌渠,也是十分困难的。

  记者:所以我们看到一个数字,不知道是否准确,现在每年新增灌溉面积也就是1%。这数字您认为是现实的?或者说是合理的吗?

  嘉宾:我们都希望它不只增加1%,特别现在要大力地倡导节水灌溉,要建设现代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加大节水的力度,加大有效灌溉的面积。这个反过来也说,就跟建设水塘水坝似的,也要相应地投入,因为你要把水引到田间地头。

  自从旱情发生以后,刘宁曾多次奔赴西南抗旱一线指导工作,因为长期从事水利工作,灾区百姓的生活状况始终让他牵挂不下。

  记者:有没有一些细节很触动您?

  嘉宾:有些老太太出来担水,老奶奶出去端水接水,这些都还是很令人感动的。我觉得我见到那种场景,也还是觉得有很多亏欠,有很多应该去做,而还没有做好的地方。

  记者:您说您看到他们之后觉得有所亏欠,这个是指什么?

  嘉宾:当然我们刚才说到的,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不仅是抗旱的,还有一些水利建设,还有一些包括其他的,我们能够力所能及做的,我想每个人在那种情况下,都会检讨一下自己,能够为这个灾区的老百姓做些什么,能够更好的做一些什么。

  记者:也许大家会在说,灾难来临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情感上一个冲动,如果说灾难过去了,应该修的那些工程谁来修?钱谁来掏?人谁来出?这都是非常实际的问题。

  嘉宾:所以都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和打算。我想在这次灾难之后,我们一定会加大力度来解决这些问题。假如再来一次这种灾害,还是如出一辙地重演一次,甚至更糟糕,这是不负责任的。我们现在也在组织全国抗旱规划的编制,这个里边就包括了工程建设,应急管理,以及相应地一些其他的事情都在里边。

  记者:会不会有人就觉得说,既然这么难,灾害又是突发性的,谁有不可预见,过去就过去了吧?

  嘉宾:过去就过去了这个不是一个政府,党和国家所能够说的这样的一个话。这应该是对老百姓要有一个负责任的态度,服务型的政府,要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编辑:梁铮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