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标间”不能简单一填了之
“杯具”。
陈新年肯定后悔接受采访。本来自己的“地下标间”住得好好的,没人过问,但一经媒体报道,便惊动了有关部门。郑州市城乡规划局表示,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该局肯定会进行调查处理。
没人真心愿意像陈新年这样“地下穴居”。房子不够住,高房价又不是他们这样的家庭可以承受。做过矿工的陈新年就发挥特长,在自家房子下给全家人“创造幸福生活”。看着陈新年一家人甚至在“地下标间”里翩翩起舞,我们不由得想起一个短句:幸福中的苦涩。
把这样的“地下标间”直接填埋很容易,但是在填埋之前,我们似乎还要解决好许多问题。我们能不能给陈新年申请一些住房补贴,能不能给他们申请一套廉租房,能不能通过民政部门给他们一些救助?
出现“地下标间”本来已经是民生之痛,有关部门在想到该建筑违章之外,想想能不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去帮一把陈新年们,这比简单的填埋要更直达人心。 张军瑜
图书“限折令”只是个“短命家规”
中国图书出版发行业的首部行业规范,在实施不足八个月后修改再发布,新书销售不得低于8.5折的“限折令”内容全部删除。
为什么“限折令”如此短命?这有两个原因。一是违反有关法律规定。此次修改就是“依据《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进行的”。二是违反市场规则。“限折令”的制定者也没有权力禁止市场竞争。
说“限折令”短命其实是不准确的,实际情况是,“限折令”根本就没有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得到落实。现在,“限折令”终于在理论上取消了,图书出版发行业在撞上南墙后终于回头了,当然应该赞许。其实,这不过是“行业利益法制化”的一个样本,就和餐饮行业规定“禁止自带酒水”差不多。
所以,《图书交易规则》不管怎样修改制定,毕竟只是出版行业的家规,我们根本不需要理会,因为它根本无权约束广大的消费者,也不可能管住市场。殷国安
自带课桌说明富了也会穷教育
开学之际,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的一些中小学校规定部分学生要自带课桌椅,这在当地已有十几年历史。
风闻学生得自己扛着桌椅板凳来上学,顿时令人产生时空转换之感,这样的事,几十年前似曾有过,但现在,就连西部一些贫困县也没有穷到要学生自备桌椅来上课的地步。
而且孟津县地处中部,算不得贫困县,从公开的经济发展数据看还相当发达,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一个不穷的地方还要自带课桌,甚至连当地示范性初中都如此,怎不令人啧啧称奇?
再穷不能穷教育,这话喊了几十年了,现在仍然在喊。许多地方已经不再贫穷,但教育仍然显得很“穷”,这是为什么呢?即使经济再发达,9年制义务教育都办不好的可能性还是存在,办不好的原因,无关乎钱,关乎一些官员的政绩观和执政理念。 瞿方业
临时换教材是深刻的“开学第一课”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安徽滁州等5个地市的很多初中学生领的新书里唯独没有英语课本。省教育厅红头文件显示,安徽省8月底决定改换上述5地市的初中三个年级的英语教材版本。据知情者透露,此次仓促换书源于图书配送市场垄断以及利益重新分配。在教材发行市场有一定的“潜规则”,即发行“返点”。出版单位一般会拿出部分利润作为有权决定选用教科书的个人的回扣。一般一个省的教材配送的净利润在七八千万元。
这边要开学,那边却下发红头文件临时改换教材。这真是给千千万万的中学生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开学第一课”,让他们明白了许多课本上不可能学到的社会常识———
赚钱是人生第一要务。古人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今人说:有钱不赚,纯属笨蛋。某些人难道不知道临时改换教材会伤害孩子、伤害教育吗?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样做会引起公愤,危险极大吗?但是,只要有“孔方兄”指引,哪怕前边是一条不归路,也会有人不顾一切扑上去。
关系决定一切。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有本事不如有个“姓毕的姥爷”。找工作要“拼爹”,干事业要拼关系!能在开学的最后一刻把教材大单搞定,没有关系办得到吗? 乔志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