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视线
曹操墓成超级道具 当地一言不发坐收名声之利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0-09-05 09:16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最新证据

  闫沛东:“我再不公布点啥说不过去”

  闫沛东昨公布部分证据,法律专家:这些证据有点“可笑”

  出尔反尔、空口无凭、自我炒作……在曹操墓真假之争中,“当红”的河北籍学者闫沛东同样面临着种种非议和质疑。昨日,闫沛东再次被质疑四大身份都属“子虚乌有”。“在这种情况下,我再不公布点啥,说不过去。”昨日,闫沛东主动联系本报,通过电子邮件给记者传来几份他掌握的证据,包括“徐姓村民”盖有手印的证明书、潘伟斌率队去北京“公关”时的合影等。

  这是自从“确认”曹操墓“造假”以来,闫沛东第一次出示“重要的证据”。

  “证明”上的当事人名字被遮盖

  闫沛东展示给记者的证据,都是以“jpg”格式传来的图片,包括一份徐姓村民写的、上面盖有6个手印的证明,潘伟斌和两男、两女在一个宾馆内的合影,唐际根撰写的《曹操墓真相》节选等等。

  记者发现,这些“证据”此前在闫沛东接受采访时,屡次被提及,但从未以实物或者图片的方式公开过。

  在这几份证据中,最令记者感兴趣的是“徐姓村民”手写的“证明”。在这份所标日期为8月23日的证明中,“徐姓村民”的名字已经都被遮盖。徐姓村民在“证明”中讲述了他的身份是西高穴村村民,参与了考古队对“一号墓”和“二号墓”的挖掘。他证明是潘伟斌和安丰乡党委书记贾振林通过渔阳村村民龙振山到南阳张衡东路一假文物窝点,定制了“魏武王常所用石牌”63块,让他和另一村民埋到墓里。在“证明”里,一些涉及到“六万元”、“八十万元”的地方则遮掩比较严重,无法看清。

  和这份“证明”相比,涉及潘伟斌的照片及《曹操墓真相》节选等被闫沛东视为证据的内容,在记者看来,只能联想来处理了,光从表面看,和曹操墓是否造假并无直接关系。

  更重要的证据录音和录像   目前不宜公布

  “我本来是要在上法庭才公布这些证据的。可有些人步步紧逼,再不公布一点,我就成骗子了。”在电话里,闫沛东向记者解释为何终于肯公布证据的原因。

  当记者质疑,这些证据更多只是他“一面之词”,并且除了“证明”,其他几乎没有用时,闫沛东表示,由于他正在济南,一些实际的物证无法向记者展示,而且照片的方式也无法说明问题。而更主要的证据是一些录音和录像,但为了保证这些证人的安全,所以他暂时无法公开,“我敢保证这些证据,包括徐姓村民‘证明’的真实性,我为自己的调查行为负法律责任。”

  闫沛东还透露,这段时间,他依旧多次秘密潜入安阳、郑州等地收集更多证据。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在河南境内时,他的朋友都会安排两三个“武林高手”在他身边保护他,“我不想成为第二个方舟子。”

  法律专家:最关键的还是鉴定涉嫌文物

  提供给记者的这些“证据”,在闫沛东眼里是他的“铁证”之一,是证据链不可缺少的一环,但在法律专家眼里,却显得有点“可笑”。

  “哪个法院如果采信了像‘证明’这样的证据,绝对会被人耻笑‘外行’。”大成律师事务所郭宏清律师在看了记者转发的“证据”之后表示,像“证明”这样的所谓“证据”,由于来源不清,随意找个人都可以胡诌做出,法院根本就不会采信这样的证据,也不会让写这份“证明”的人出庭当人证,“就算这份‘证明’是举报人合法取得的,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而那张照片、书的节选更是什么都不是,能说明什么呢?一张在宾馆的照片就能推断对方拿着公款到北京公关了?”

  郭宏清表示,就证据而言,曹操墓真假的争论如果最终上了法庭,最关键的还是对涉嫌的文物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将决定整个案件的走势。

  -最新态度   自称问心无愧 不拿证据说话   潘伟斌:再回应也争不出个输赢来

  “我该说的都应该说了,我相信,随着闫沛东所谓的证据一步一步被破解,‘真相’距离他也越来越远。”

  昨日,在郑州,记者并未见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曹操高陵考古研究队队长潘伟斌。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潘伟斌表示,他正在外地的工地上考古。就曹操墓一事,他不想再回应了,他相信这场闹剧快有一个结论了。

  同事 潘伟斌笑容都少了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郑州陇州北三街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由于正值周末,考古所并没有人上班。

  对于潘伟斌的去向,考古所一名值班的工作人员魏先生当场给予了核实。在不知记者在场的情况下,潘伟斌确认自己正在外地出差。

  魏先生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潘伟斌的压力很大。本来是一个很有笑容的人,但这段时间出入单位大都眉头紧锁,也没见他和别人经常交流。他不知道所里是否有对曹操墓及潘伟斌的事进行讨论,不过,所里的同事平时看完报纸,私底下也有讨论,对于曹操墓的真假,意见也不是很统一。

  邻居 老潘人很实在,估计是被诽谤

  在考古研究所一旁的家属院,几名居民正拿着报纸,围在门口聊天。记者凑前一看,居民们看的刚好是和曹操墓有关的报道。

  一名中年妇女告诉记者,她和潘伟斌是楼上楼下的邻居。虽然潘伟斌很忙,大家彼此碰面机会并不多,但他们都觉得潘伟斌是个实在的人。这次被卷进曹操墓的真假辩论中,他们觉得潘伟斌不像是个造假的人,“老潘应该是被诽谤的。不然,怎么只见那个河北人(闫沛东)嚷嚷,却一直没看到证据呢?”

  记者随后上楼走访潘伟斌家,但怎么敲门,都无人开门。一名居民说,潘伟斌和他爱人都特别忙,都不在家。

  潘伟斌我不想再回应了

  记者随后电话联系了潘伟斌。潘伟斌表示,再回应也争不出个输赢来,真相会有公开的一天,他自己问心无愧。“考古不是嘴巴说说就可以了。都谁参与了,怎么挖掘的,没什么不可公布的。”潘伟斌还建议,媒体记者可以根据闫沛东公布的证据去找当事人,比如找西高穴村每一位参与挖掘工作的村民去核实,曹操墓从发现到挖掘到立项,都是一步一步逐级审批、认证过来的,每一步都经得起推敲。

  当记者问及他什么时候会起诉闫沛东、倪方六等人,是否正在收集证据,目前进行到哪一步时,潘伟斌表示,这些都不方便透露,“不过,‘真相’正距离闫沛东越来越远。”

  -记者手记   “打假”还是“假打”

  去了一趟安阳,在“曹操墓”上踩了踩。看不到被锁在安丰乡政府的文物,没这个“本事”,也没有资格下个貌似有引导性的结论:曹操墓的真或假,依然和闫沛东的行踪一样,飘忽不定。不过,把曹操墓的争论当热闹看的当地村民说了一句话,很中肯:“不是总说墓里挖出来的东西是假的吗?很简单呀,找双方公认的权威单位和专家,对文物做一下鉴定,大家全程监督,不就好了吗?”

  是呀,这本来是个很简单的事,把那个“魏武王常所用”石牌用科学方法一测,把考古过程录像一公布,什么都清楚了。为什么一群专家、学者一定要从考古学吵到历史学,又从历史学吵到伦理学,甚至法学呢?

  而随着争论的升级,曹操墓已经从单纯的学术事件变成一起公共事件。如果说,政府有关部门对专业性很强的学术事件无法“插嘴”的话,那么对一起公共事件是否应该有一定的介入,并回应给公众一个知情权呢?可惜的是,除了国家文物局表达了一定的关注外,这段时间,我们几乎没有看到当事的河南有关政府部门的消息。在安阳采访时,记者更是屡次被“客气”地挡在门外。这场争论,同样在考验着相关政府部门的行政诚信。

  “神秘”的闫沛东、“被动”的潘伟斌,你一言,我一语间,曹操墓仿佛一场“闹剧”的一个大道具,大家轮流用。似乎无意之间,曹操墓的真假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今天公布了什么,我得回应什么,才能把你打压下去。如果曹操泉下有知,那不郁闷死。

  闫沛东的“铁证”看似“合情合理”,却又大都欠缺说服力;潘伟斌看似“委屈”,可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打假”还是“假打”,这又是个谜。

  如果依旧是一场看了又看的闹剧,我们还需要用耐心去等候吗?那些利用曹操墓不断折腾的人们,大家都洗洗睡吧!君不见,那些提出建议的村民都觉悟成这等程度了,你们还要继续演吗?

  本组稿件均由本报特派河南记者吴成贵采写

编辑:梁铮
转发至微博: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相关新闻
·学者闫沛东被指身份虚假 曾连番质疑曹操墓造假   10-09-04 09:48
·曹操墓所在地村民指河北学者造谣污蔑 愿当面对质   10-09-03 07:11
·学者称曹操墓考古队造假只因230万经费无法交差   10-09-02 08:42
·学者称曹操墓考古队为交差埋假文物 获230万经费   10-09-01 08:32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