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听说过盖楼用的钢筋在“减肥瘦身”吗?日前记者发现,西安竟有不少楼盘的建筑企业主动使用“瘦身”钢筋。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吴成材称,用这样的材料,抗震性能就降低了。
这个让执法人员大吃一惊的情况,其实在当地已经蔚然成风——在西安市南二环东段的一个给钢筋“瘦身”的加工厂,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检测发现,原本直径12毫米的钢筋被拉成了9.24毫米、9.26毫米。而当记者追问西安像这样的加工单位有多少家时,加工厂负责人的回答是:“不低于100家。”由此,不难想象,有多少建筑会埋下安全隐患。
近些年,建筑质量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楼倒倒”、“楼歪歪”在人们的脑海挥之不去,水一冲、船一碰就倒塌的桥梁犹在眼前,“豆腐渣”校舍导致的伤亡更是让人通彻心肺……尽管这些事件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建筑质量,百年大计”未被相关人员放在心上,则是一个不争的共同因素。此次曝光的“拉细钢筋”,就是漠视安全的一个现实例证。而“拉细钢筋”虽然是一个“新生事物”,但类似情况其实早就为这一天埋下了伏笔,比如用竹片冒充钢筋,比如用铁丝代替钢筋,比如用劣质材料制造钢筋,都是很面熟的新闻。
房屋为什么要用钢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在地震时救命。吴成材说,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开始,以后大小地震是不断的,所以抗震专家、结构专家都提出来,希望我们国家的钢筋有比较好的延伸;万一这个楼倒了,它会慢慢倒,人还能跑出去。使用不合格、不达标的钢筋,可怕之处就在于此,它可能在关键时刻夺走许多人生存的机会。
汶川地震发生后,为防范建筑质量问题,各地纷纷提出“终身负责制”,这当然是对的。可是,却要看到,仅仅有规矩是不够的。《建筑法》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终身负责制”,但也提出了“在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寿命内,因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受到损害的,有权向责任者要求赔偿”,和“终身负责制”并无太大区别,何以没有挡住“拉细钢筋”之类的歪招?汶川地震后,中美中心亚洲协会专家斯米尔曾经指出,中国已有“相当严格的建筑法规,问题出在执行这些法规上”,这就是原因。最明显的一点是,当不合格材料进入大楼体内的时候,管理机构、工程监理及时发现问题了吗?最终的验收,也没做好把关人。
英国地震学家穆森曾说:“你可以收买质量检查员,但你不能用金钱去收买地震。”对那些“拉细钢筋”的人来说,你可以拉细钢筋,但无法拉走地震。同样,对开发商、建设者、监理方乃至身负管理执法之责的公职人员而言,千万别心存侥幸,地震对任何人祸的报复都是倍加凶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