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视线
“最穷老二”:中国不配GDP世界第二
http://news.hsw.cn    来源: 新周刊  2010-09-16 15:30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三

  我在纽约学英语的时候,班上的同学来自于五湖四海,而内地的学生除了我之外,只有一位上海女生。

  有一次我和班上的日本同学一起去逛中央公园,我发现他的英语还没有我的好,带着浓重的日本口音。但是他很自信,如果对方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他也不急不恼。这是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他告诉我,有一次他跟美国人说英语,对方听不懂他的话,便问:“您还会说什么语言?” 他说:“英语。”

  他也比较有钱,一方面是本身家里就有钱,另外就是他在纽约打黑工。他说并不太担心被发现后遣送回国,反正日本人来美国比较方便,停留时间也更长。这给了他们自信。

  很快我就发现,班里的韩国学生和日本学生最有钱了,他们经常在学校的食堂里点那种不怎么好吃却比较贵的点心来吃;其次就是来自台湾和香港的同学,他们一般不提自己是中国人。

  四

  我在纽约有个朋友在一家摇滚乐俱乐部工作。每次都有人问她,你是日本人?韩国人?每次她都大声地告诉他们,她是中国人。她曾被这些提问困扰多年,没有人相信一个中国女孩能在纽约的摇滚俱乐部里工作得风声水起。

  我去那家摇滚俱乐部玩时,也遇到陌生人问同样的问题。我说,我来自北京,来自中国。他们立刻就说,哦,我知道北京,办奥运会的地方。

  五

  在柏林时,一个年轻的意大利男孩驾车一千公里来看我。他是我的读者,买过我的小说的意大利版。他说从来没有来过德国,于是我邀请他来柏林玩。我帮他找了一家青年旅馆。青年旅馆的大厅坐着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只有一张看起来鹤立鸡群的亚洲面孔,但不用问我就知道,肯定不是大陆人。德国的中国人很少,到处旅行的中国人更是少之又少。

  他住的房间有四张床位。第一天,只有他一个人住。第二天,房间来了一位亚洲客人。他问我,那位亚洲客人是不是中国人?我说,基本不可能,应该是日本人吧。他后来去问,果然,对方是位日本旅游者。

  从硬件上来说,中国年轻人也许没有足够的旅费,签证也是困难重重;从软件上说,大部分中国年轻人缺乏那种非功利性的、主动的独自或结伴去旅行的观念,这就是为什么在全世界旅行的中国年轻人少之又少的原因了。

  如果有一天,中国年轻人不再津津乐道买了什么名牌包而是打起背包去旅行,我就觉得我们的年轻人有希望了。

  你可曾品尝到GDP的愉悦滋味?

  若不能使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全民福利,这样的GDP即使世界第一,也和你我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文/陈旧

  GDP世界第二了,离登顶只剩一步之遥,历来宣称的“超日赶美”已成现实,为何上至国家、政府,下至企业、百姓,都全然高兴不起来?

  国际上,我们的国家正遭受猜忌与怀疑:从黄海到南海,从帕米尔高原到喜马拉雅山,从哥本哈根气候论坛到美国国会山,大国未必意味着别人的尊重与服从。国际政治博弈中,没有规则制定权,称不上政治大国。

  经济上,我们的企业正遭受歧视与排挤,超过2/3的反倾销调查针对中国,贸易保护主义与汇率争端让中国出口企业如在刀尖上跳舞,对外投资也附带严苛的政治条件。国企规模上已属世界前列,但只是窝里横,走出国门就手无缚鸡之力。世界最大市场与第二经济体,没有世界级企业,称不上经济强国。

  软实力上,代表体力发展的奥运金银铜拿了一堆,但智力发展上尚无一个诺贝尔奖项获得者,也不能输出强有力的价值观,称不上文化大国。

  个人生活上,上至官员富商,下至白领农民工,在这样一个充满了失败感的盛世(吴晓波语),扪心自问,你可曾品尝到GDP发展的愉悦滋味?

  一套房子就够你一辈子喘不过气来,何来幸福可言?更何况还要面对高学费、高医疗费、高税费、高失业率与低福利、低安全感。若不能让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全民福利,这样的GDP再高速发展,即使世界第一,也和你我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GDP不是大国标志

  假如GDP是衡量大国强国的唯一标志,或许整个中国近现代史都会重写。

  近现代史上一向被视作“积贫积弱”的中国,其实一直是个经济大国。按照英国著名经济史和经济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测算,1700年到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的比例最高达到了32.9%。而同样根据麦迪森的估计,按照中国经济当下的发展速度,到2030年,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可能增加到23%,也仅仅是和200年前先人勉强打个平手。

  即使是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936年,中国彼时GDP也远高于日本,约为日本的1.9倍至2.8倍,但当时无论世界各国,还是中日政府,都显然认定日本明显强于中国。

  为何晚清政府和国民政府都屡战屡败?经济发展不仅要看数量总和,也要看质量如何。200年前的中国人靠生产瓷器、丝绸、茶叶来抵挡英国法国的坚船利炮、蒸汽机与鸦片攻势,今天的中国人靠生产玩具、袜子、山寨产品来对抗西方的谷歌、iPad、《阿凡达》与空客A380,有何胜算?

  所以,《大国的兴衰》一书就认为经济总量本身并无意义,“数亿农民的物质产量可以使500万工人的产量相形失色,但由于他们生产的大部分都被消费了,所以远不可能形成剩余财富或决定性的军事打击力量。英国在1850年是强大的,它强就强在拥有现代的、创造财富的工业和由此产生的一切利益”。

  此话固然有鼓吹富国必先强兵、唯恐天下不乱的嫌疑,但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经济大而不强,缺乏竞争力却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我们常在地理课本上夸耀中国“地大物博”,其实世界范围而言,中国地尚算大,物绝非博,鲁迅曾一针见血地写道,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头猪或一只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这话同样适用于今日。

编辑:温磊
转发至微博: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