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6月份拆迁以来,赵便娃家一直住在这间棚子里本报记者李杰摄
华商报商洛讯(记者李杰) “去年住了一个冬天,今年又住了一个夏天,今年冬天我们是不是还要住在窝棚里呢?”9月15日上午,商洛市商州区大赵峪街道办事处桃园村一组拆迁户赵便娃,在一间约12平方米的彩条布塑料窝棚里伤心诉说。
粮柜只能露天放下雨泡坏了
一阵风吹来,花花绿绿的彩条布在风中摇曳。
很难想象,河滩上的这间窝棚,竟是商洛市商州区大赵峪街道办事处桃园村一组拆迁户樊旭彬的家。
9月15日上午,樊旭彬的妻子赵便娃,正在窝棚前收拾被雨水浸泡坏了的柜子,“这是我装粮食用的柜子,搬到这里来没地方放,只能放在露天,现在全部坏了”。
村民赵便娃家本来有五间两层半的一个小楼,刚盖好9个月。去年6月份,碰上商州蓝商高速公路(沪陕高速)建设,他们配合拆迁,也拿到了拆迁补偿和安置过渡费,可是政府承诺一年解决新宅基地盖新房,却迟迟没有动静。“眼看冬天又快来了,我们是不是还要住在窝棚里呢?”
今年8月,赵便娃家实在没办法,硬着头皮在工地附近搭了三间简易石棉瓦屋。
25岁的刘凯是大赵峪街道办事处桃园村一组村民,说起自己的新房,更是无奈,“我们弟兄俩一直在等待新房结婚呢!”
刘凯的妈妈说:“大儿子也27岁了,到了结婚年龄。自己本来有4间房子,现在修高速征地拆迁,全家8口人只能挤在最早的几间老房里,墙还被修高速路放炮震裂了。”目前,刘凯和女朋友租住在城里。
据了解,这次拆迁,共涉及桃园村一、二、四三个组13户人家。目前,这些人家均没有安全住处。
“卡壳”缘于庄基地没有平整好
“我从去年跑到现在,光急也没用。”9月15日中午,桃园村支书樊庆德说,他为这事,已经跑了“协调办”(商州蓝商高速公路建设协调指挥部)无数次。“主要是集中安置点的庄基地没有平整好。”樊庆德说,原因主要是“协调办”和施工方在扯皮。“协调办”把平整庄基地的活给了一个姓吴的老板。按计划安置点一共征地16亩,实际上只征了10.4亩地。在今年9月初,吴老板开始平整庄基地,可是只平整了8.7亩,就又不知道啥原因停了下来。樊庆德说,这个事情要问“协调办”的徐高军才清楚。
9月15日下午,记者到“协调办”咨询徐高军到底是啥情况。徐高军不在办公室,一接手机,听说是问拆迁安置之事,便说:“我在老家参加侄儿的婚礼,有事明天再说。”便挂断了电话。
对此,商州蓝商高速公路建设协调指挥部综合办公室主任王军红也联系了徐高军,王主任说这事只有徐高军才清楚,因为徐是城区征迁组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