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别只盯着富豪 中国大善在民间
http://news.hsw.cn    来源: 荆楚网  2010-09-20 11:32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死后要捐出50%的财富,“中国首善”陈光标不甘落后,承诺死后“裸捐”,更胜一筹。接着,近百位企业家响应。一时间,社会舆论特别兴奋,围绕富豪慈善事件紧追不放,大炒特炒,仿佛中国的慈善事业就靠富豪支撑,就靠富豪振兴,除此再无别家。这种一边倒的舆论倾向,加重了富豪的筹码,放大了富豪慈善的效应。事实上,中国慈善事业的主流和主体应该在民间,而不只是极少数的富豪群体。何况,一些富豪慈善之举的目的意义,也得冷静地思考和分析,而不是盲目的肯定与追捧。

  《2009胡润财富报告》认为,中国每万人中有6人是千万富豪。全国有82.5万个千万富豪和5.1万个亿万富豪。陈光标和他的百名响应者相比,在富豪这个群体中人数可谓少而又少。为什么和者寡,这就要问这一代富豪的发家致富的历程。改革开放给中国企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但发展过程中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政策,让不少人钻了空子,大获其利。再加上众所周知的腐败原因,如官员下海、官商勾结,偷税漏税、浑水摸鱼等。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带有巧取豪夺的原罪与道德、品质的沦落。这样的富豪,他能有一颗慈善之心吗?大量富豪把财产转移到国外,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陈光标这样说得到做得到的爱心富豪,毕竟只是个别,如果更多的富豪站出来承诺“裸捐”,就得打折扣了。连陈光标自己也承认,到老时,能有多少财富还是个未知数。也就是说,“裸捐”的承诺,很有可能成为一个美丽的传说,因为市场法则下,随时都有破产和背上债务的可能。如果是别有用心的富豪,很有可能为了捞取身价和社会地位的筹码,在他需要兑现承诺的时候,已经把财产进行了转移,自己名下只留下一元钱,也叫“裸捐”。还不如现实点,趁活着,趁有钱,多给弱势群体、公益事业、民生事业、贫困地区支持。这样的慈善更实在,更有用,何必要等老了、死了后那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承诺呢?

  真正撑起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应该是我们可爱的老百姓,应该是更广大的不知名的民间人士。我们仅从新华网社会频道“公益资讯”栏目9月17日的一组标题中,就可感知他们巨大的慈善力量:《社区网友募捐救助白血病女孩》、《少年拾废品赚钱扶贫助困 6岁报名当义工》、《19岁少年身患绝症死后将器官全部捐献》、《女子资助异地学子8年从不间断》、《离休干部“裸捐:办农场助学卖城里房子》、《四川渠县一民警八年“裸捐”称有工作有饭吃已经满足》……

  从汶川大地震到舟曲特大泥石流,从中央宣传部开展的道德模范人物评选到央视每年评选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从10年不间断免费送残疾人的的姐到8年如一日资助贫困户的民警,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地域差异,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活动,每一份爱心,都是慈善,都是感动,他们组成了中国浩浩浩荡荡的慈善大军,他们撑起着让世界动容的中国慈善事业。把目光只盯在富豪的慈善上,把希望只寄托在富豪多发善心上,而忽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慈善传统,忽视民间的强大慈善力量,只不过是短视而已。我们要关心和呼吁的应该是如何建立规范民间慈善的法律法规,创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生态慈善环境,不让“壹基金”的困境重复。

编辑:李晨
转发至微博: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相关新闻
·平民股神曹仁超 为追女友竟终成富豪   10-09-18 15:24
·萨科齐涉嫌曾帮助富豪好友向境外转移财产逃税   10-09-13 09:59
·上海外滩顶级会所年费六万 欲打造富豪集聚地   10-09-12 12:37
·陕西籍富豪身家11亿称将“裸捐”   10-09-11 07:36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