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遭冷落
制度性歧视与专业不稳
铜川考生小李在网上发帖,自己是一名应届大专生,很想报考国家公务员,但很难找到学历要求大专的职位,事业单位招考中大专学历能报考的职位相比本科学历还是少了很多。
在熊丙奇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虽然不限制大专生报考公务员,但实际提供的选择很少。石英也指出:高职大专的社会评价不高,主要源自类似的制度性歧视,最明显的就是:为何高职大专始终放在最后一个批次呢?这在社会心理上就容易降低对这一批次的评价。他建议:“如果将一些办学好的高职大专院校放在第一批录取,情况自然会好很多。”
专业稳定性也是一些高职大专学校受到质疑的原因,专业稳定性包括专业的前景稳定、热度能保持、就业顺利三个方面。但一些高职院校设置专业盲目,加上学生扎堆填报,一旦几年后行业岗位饱和,市场供大于求,“热进冷出”的情况就会出现。
麦可思发布的《2010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高职高专月薪最高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2358元),最低的是医药卫生大类(1564元)。从职业小类来看,2009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半年后月薪最高的职业为“税收监察者,征收人和税收代理人”(3727元);高职高专则为“航空器机械和服务技术员”(3290元)。与2008届相比,高职高专毕业生月薪增长最快的职业为“房地产经纪人”,其月薪增长率为49%。
麦可思总裁、教育学家王伯庆认为,报考高职大专的考生在选择时一定要慎重,避免选择以下几类专业:一类是本科毕业生就业都不好的专业,如临床医学、法律类、国际贸易类、动漫设计与制作等。还有一类是已经持续性供大于求的专业,如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等。
前景解析
国家推进高职教育步伐加快
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招生处老师告诉记者,今年该校就业率达到90%,招生状况也很好,应届毕业生考研成功的同学占毕业生人数的10%。”但他也承认,三本院校的毕业证加盖院校章,在就业市场上与本科有区别。
最新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现实问题在于,目前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高专院校,不少学校传统的课程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有的学校把清华、北大的模式作为“标杆”,办外语专业、管理专业,这些专业没有一点高职的特点,没有和实际的工作、岗位结合起来。这是中央教科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程方平调研的成果。
对于前景,许建国并不乐观:媒体和大众都搞分数崇拜,在这样的气氛下,作为录取分数较低、就业岗位平凡的高职大专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改观。
熊丙奇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较有信心:“国家推进高职教育的步伐在加快,据我所知,鼓励升学的高职大专立交桥在逐步完善,专业硕士也在推广,高职大专生考公务员的条件也会放宽,我预计会有所改观。”文/记者张潇 图/记者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