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为珍稀
“只见过一次,还是两年前”
“我在野外考察了14年,只见过一次绿花百合,还是在两年前;我们西安植物园也有同事见到过一次绿花百合,是5年前。”昨日,西安植物园植物多样性研究室主任黎斌说。
黎斌介绍,以往只是在书里见过对绿花百合的记载,野外考察时从来没见过真花。2008年夏天,黎斌和同事在镇安、宁陕交界处的原始森林进行野外调查,忽然在一片箬竹林里见到一株绿色的百合花,花色淡绿,花瓣上有紫色斑点,这才把真实的花和书里的记载“对上了号”。“绿花百合有香味,我想想,是一种淡香、幽香,很漂亮。”黎斌说,他和同事在发现那株绿花百合的周围区域继续寻找,没能寻见别的绿花百合,“担心养不活,反而对绿花百合造成破坏,就没敢采摘,只是拍了照片”。
黎斌称,绿花百合属于散点分布的花卉,东一棵西一棵,不喜欢“群居”,很难寻找。百合属的花卉以白色、红色为主,绿色的百合非常少,所以显得尤为珍贵。
据悉,全世界大约只有100种百合花,我国原产的百合花大约有50种左右。每灭绝一种,我们未来的生活里,就会缺少一种芬芳。目前,地球上的动植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任何一个物种或基因一旦从地球上消失,都不能用任何方法再创造出来。
保护建议
拯救绿花百合 需要国家支持
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贾桂霞建议,地方政府应限制对百合科野生花卉的采集利用,尽可能保证百合科的种类和数量,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保护区;同时也要加强立法,加大对百合科野生花卉资源的人工繁殖,通过组织培养或扦插等方法进行大量繁育,在条件适宜区可建立种质资源库,尤其是濒危品种,政府和科研机构要及时将这些宝贵资源进行异地保存。
记者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验管理处教授牛立新:“能否通过北京专家提出的建议,拯救濒临灭绝的绿花百合?”牛立新嗓音低沉,叹息一声后回答记者:“靠地方政府保护,已经等不及了,都快挖完了。我们陕西在百合资源研究方面算是全国领先的,但水平并不高,认识很粗浅,还摸不准一些野生百合生长时的脾气。即便找到绿花百合,怎么养好也是一个难题。”
“需要得到国家的支持,给绿花百合、岷江百合、宜昌百合这样的珍贵花卉建立一个花卉种质资源库,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绿花百合。”牛立新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保护了十来种野生百合,但由于野生百合对生长环境要求高,很多条件都不具备。
据了解,去年12月昆明市按照国际标准建造了一艘“濒危植物诺亚方舟”——有680立方米的冷库、570立方米的干燥间和6个培养间等设施。在这样的环境中,种子能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里仍不丧失原有的遗传性和发芽能力。这艘“诺亚方舟”与英国的千年种子库一起,成为世界上两个按国际标准建立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设施。
效益巨大
百合在世界鲜花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百合花朵硕大、花色艳丽、芳香怡人、观赏性强,在世界鲜花市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不但我省的野生百合花在保护、培育方面进展缓慢,我国的野生百合保护、培育也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国内花卉新品种的选育、开发及推广力度不大,部分品种长期依赖进口。
据悉,20世纪初,欧洲人发现并引种了我国一种叫岷江百合的百合花,用于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适应性强的新品种。百合育种发展较快,以荷兰和美国为中心,已经培育出数以千计的百合品种,几乎垄断了国际百合种球市场。我国目前商业栽培的百合种球,主要从荷兰进口。
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贾桂霞称,秦岭里有着丰富的百合科野生花卉资源,如何对野生花卉进行引种驯化,培育观赏价值高和适应性强的花卉新品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