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工作人员在发射塔架内对火箭加注口进行技术检查 新华社发
今日10时30分,将根据天气情况最后确定发射时间,预计“嫦娥二号”在轨飞行半年
“嫦娥二号”卫星即将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启程飞往月球。火箭把它送入奔月轨道后,约5天即可到达月球。在轨飞行的设计时间是半年,也可能会延长。
据介绍,经过测算,目前为“嫦娥二号”选定的发射窗口有三个,10月1日18时59分57秒、10月2日、10月3日。“嫦娥二号”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指挥长李尚福昨日说,根据目前预报的天气状况,“嫦娥二号”能够在首选窗口——10月1日准时发射,但天气变化仍在密切监视中。李尚福说,今日10时30分,指挥部将举行天气会商,确定火箭是否加注低温推进剂。一旦开始加注,火箭发射进入不可逆状态。
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遇到天气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将在10月2日或3日择机发射。如果10月3日还不能发射,下次发射的时间可能会被推到半年以后。
『十大任务』
6项技术验证
1.配合运载火箭验证地月转移轨道直接发射技术;
2.验证距月面100公里近月制动的月球轨道捕获技术;
3.验证100公里×15公里轨道机动与飞行技术;
4.对二期工程(即“嫦娥三号”卫星)的预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试验;
5.搭载X频段深空应答机,配合我国新建的X频段地面测控站,试验X频段测控技术;
6.试验遥测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技术,月地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及降落相机技术。
4项科学探测
1.获取更高精度月面三维影像;
2.探测月球物质成分;
3.探测月壤特性;
4.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
传回预选着陆区图像就意味着任务完成
“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探月二期工程的技术先导星,将承担包括验证和探测在内的十大任务。任务选择了与“嫦娥三号”任务相似的奔月、月球捕获轨道,通过实际飞行掌握直接奔月和100公里近月捕获技术,将为“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任务探索技术途径。专家比喻说,“嫦娥二号”就是探月工程二期的开路先锋。
“嫦娥二号”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饶伟说,“嫦娥三号”探测器计划于2013年左右发射并在月球软着陆,目前选择在月球的虹湾地区着陆,因此“嫦娥二号”卫星要对这么一块南北100公里、东西300公里的区域预先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获取地形地貌信息以保证未来安全着陆。
按照“嫦娥二号”任务既定计划,如果“嫦娥二号”卫星经过第三次近月制动,成功进入工作轨道,标志任务取得基本成功;卫星成功传回虹湾地区高分辨率图像,就标志着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将获全球最清晰全月图
昨日,记者从“嫦娥二号”地面应用系统负责人处获悉,“嫦娥二号”将获取精细度超10米的月球表面图,该图将成为目前为止全球最清晰的全月图。
据介绍,“嫦娥一号”拍的图片在拼接过程中,由于月球上的参照点或基准点非常少,结果把本来应该重叠的那一部分内容,没有重叠好,形成了“瑕疵”。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等
归宿:“撞月”还是“远嫁”
“嫦娥二号”完成任务后,将有怎样的归宿?“嫦娥二号”总设计师黄江川介绍了三种可能的结局。
1.软着陆。如果卫星状态依然良好,还剩有足够的燃料,可以“受控撞月”,为“嫦娥三号”等后续任务提供技术验证。
2.“远嫁”。让卫星飞出地月环境,飞向更远的太空,验证我国更远宇宙空间的深空探测能力。
3.回家。让卫星沿着月地转移轨道,飞回地球并成为地球卫星。
难关:途中需防三大危险
由于在许多关键技术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嫦娥二号”任务的难度比“嫦娥一号”要大得多,主要有三大危险:
一、火箭能否将卫星精确送入奔月轨道
据专家介绍,当火箭把“嫦娥二号”送进奔月轨道的起点时,位置、速度、方向都要精准测算,偏差不能太大,如果大了,以后修正就特别困难。
二、卫星到达月球时能否被顺利捕获
如果速度控制不好,“嫦娥二号”就很可能到不了预定轨道,月球捕获不到,会造成丢失或撞到月球上。
三、能否顺利降到距月球15公里的轨道
当“嫦娥二号”要变轨到100公里×15公里椭圆轨道时,正好是在月球背面,我们的测控够不着,只能靠卫星自主变轨。如果控制不好,就有可能掉到月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