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官员不拆,知识分子吃啥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报  2010-11-03 08:01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 邓海建

  “为了发展,就得拆,没有我们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江西万载县县委书记的这句话,激怒了前往该县讲课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于建嵘。他愤然离席而去,随后将此事发上微博。该官员的这一雷人话语迅速被众多网友围观,并被推荐进入 “年度最牛语录”。(11月2日《天府早报》)

  于教授斯文敏感,被雷人雷语所雷倒,顺带着也让公众见识了地方官员对拆迁的癫狂指数。从新拆迁条例的难产到“血房地图”的出炉,道理已然说尽,任何荒唐的逻辑与辩白都无非是要推销背后的“强拆有理”论。

  万载县官的说法其实也算振聋发聩,“没有我们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话糙理不糙,冷静地想想,寥寥数语生动揭示出地方行政的生存图景:一者,拆迁已成为地方GDP的主力军,建也GDP、拆也GDP,拆拆建建之间,社会总财富虽然未有增益,但账面上的数字肯定是好看多了;二者,知识分子很少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急功近利的某些地方,哪里等得及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呢,还不如拆迁队来得实惠。

  有了这样的解读,公众自然就不难理解——— 为什么强拆的花样层出不穷、强拆的手段无所不用;同时也不难理解——— 为什么经济转型在某些地方总是拖沓迟滞、对知识与规则的冷眼何以心安理得?“没有我们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这话太熟悉了,“宜黄来信”言犹在耳,“万载雷语”继续挑逗公众对权力的认知。

  在“宜黄来信”被全国舆论强烈批驳且相关当事人被“雷霆问责”后,强拆上的蛛丝马迹为何丝毫没有“杀鸡儆猴”的警觉?强拆论的“粉丝”如此众多,几乎每个粉丝背后都必有悖逆法治的事件在民间激荡,权力监管部门如何从“面”上厘清这些汹涌暗流?地方经济的发展究竟靠什么?短视思维为何屡屡战胜长远目光?强拆的症结,一是为权、二是为法,要纾解这两方面的沉疴,真能指望一部新的拆迁条例一劳永逸?

  拆迁的确是发展的需要,也不是说所有的钉子户都天然有理。但权力如果不能在“笼子”里生存,必然以张牙舞爪的姿势肆意横行,至于“拆迁”或者“后拆迁”,只不过是令其原形毕露的一个背景而已。

编辑:温磊
一键转帖: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