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市民不支持改名 齐铁慧表示担忧

齐铁慧建议将华阴市改为华山市
一位长年奔走在铁路线上的花甲老人,从上世纪末开始却突发“奇想”提出了将位于陕西渭南的华阴市改为华山市,并为此找材料,寻案例,奔波至今。在他看来,借鉴国内利用名山大川的知名度为城市改名,获得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典范作用,利用华山的品牌效应来为华阴和渭南“正名”可谓势在必行。通过大打旅游牌,推动地方经济步入快车道。然而这一看似“点石成金”的建议,却遭到正反两方三年来的激烈辩论,至今尚无定论,但围绕建议提出后所发生的故事却让人感动——
铁路职工发帖建议华阴市改为华山市
近日,一篇发表日期为2007年9月19日的帖子——《再建议将华阴市改为华山市》的网帖,在网络论坛重新火了起来:不但被网友接连转载,跟帖者更是络绎不绝。
网帖称:华山是中华五岳之一,雄伟险峻,是陕西省重要旅游资源。华山所在的华阴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发展大华山旅游经济,完全适合当地特点。从当前和长远利益考虑,华阴这个下属于渭南市的地级市,称谓已不能顺应旅游经济的需要了。
原帖作者是西安铁路局西安电务段54岁老工人齐铁慧。他表示,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市场经济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许多省市的支柱产业。目前,国内已有许多市区县的名称与当地名胜、风土人情相吻合,有些地方为发展旅游业,专门对地名进行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扩大了知名度,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
将“华阴市”改成“华山市”,虽然仅是一字之改,却能让全中国人都能从熟知的华山,很容易地认知华阴;将华山这一地理概念、行政区域、发展方向结合起来,发展大华山旅游经济区域,以此带动陕西秦岭、太白山、终南山、大巴山等生态旅游区域和资源,提高当地和陕西的知名度,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大发展;并借此提高官方民间热爱家乡、发展经济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我省旅游经济发展。“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效果。”
华阴市政府近日回帖齐铁慧:“您的建议,我们会向有关领导转呈。”
官方的这个答复显然让齐铁慧难以满意,他说,自己曾将该建议递交给上至中央有关部门,也曾在网络展开大的讨论,但最后“遗憾得很,3年过去了,仍无大的动静和实质进展,有些部门对他的建议甚至无动于衷。”
“香格里拉”从梦想到现实的演变
在铁路上工作了30年的齐铁慧对于华山再熟悉不过了。他每日的工作就是在华山脚下的铁路沿线,一步一步地检查火车电力线路,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是,经常有游客询问他坐火车到华山,在哪一站下车。“把孟塬车站更名为华山站不就完了,乘客一听就知道。”此后西安铁路局果真做了修改,将原华山站更名为华山西站。
爱好旅游的齐铁慧从1975年起,连续多年去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并做了社会调查。他每到一处,都细心研究对比省内外旅游业发展的优缺点,并把建议在报纸电台上发表,或者寄给当地政府。“但大多没回复。”当看到自己的建议信被政府部门在网上发表,并责令相关部门整改后,齐铁慧还是蛮高兴的。
主张将华阴市改名为华山市就是他的主张之一。为了鼓励让政府“吃螃蟹”,他还搬出兄弟省市的成功案例剖析,让大家明白自己的“高瞻远瞩”。
英国作家詹姆思希尔顿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和同名电影问世后,吸引着无数人来到云南,寻找梦幻中的香格里拉。香格里拉的确切区域一直是个谜。但几年来未能阻止川、滇、藏三省区对这块旅游品牌的竞相争夺。
谈及旅游城市地名变更典型,齐铁慧便会如数家珍:安徽省屯溪镇改成了黄山市;张家界市是由湖南省大庸市改名而来,不说谁知道?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还将他的提案列为2008年优秀咨询建议,表示会向上级汇报。华阴市民政局回复齐铁慧的建议:1990年撤县改市以后,华阴市曾三次提出更名华山市的申请,并多次与民政厅和民政部协调,但因为国家对地名更改有明确规定,“不以著名的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作行政区域专名”,更名被迫搁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