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雇主都会因保姆不能真心投入,而将保姆辞退,可雇主黄女士却因保姆工作实在太投入,以至于“抢夺”了自己的地位,最终不得不请保姆离开,保姆因此也很痛苦。
保姆痛苦
半夜梦见孩子哭声会被惊醒
在离开小孩康康(化名)的这整整十天中,保姆刘姐每晚都睡不好觉。半夜里,她会被梦中康康的哭声惊醒。伸手去摸,发现身边是空的,眼泪就会止不住地往下掉。“我很想孩子,想再见他一面,再抱他最后一次。虽然我也知道,孩子是人家的,我不该这样。可是我和孩子在一起朝夕相处了400多天,从他出生35天到1岁2个月,他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都有我陪伴着。人都是有感情的,孩子对我的感情也很深,一下子将我和孩子分开,我心里真的很难受。”昨日上午,刘姐刚说了几句话,人就已经哭得不成样子。
2009年4月27日,现年49岁的刘姐经西安一家政公司介绍,到家住城南永松路一社区的黄女士家照顾她1岁多的大儿子建建(化名)。当年9月,女主人生下小儿子康康,从康康35天起,刘姐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康康,建建则由黄女士和家里的另外一名保姆照看。
刘姐说,自从她开始带康康后,孩子的一切衣食住行都由她来照顾。“孩子每晚都和我睡在一起,每天晚上要起来两三次给孩子喂奶,康康特别聪明,也很黏我。为了照顾好他,我吃饭时狼吞虎咽,连上厕所也尽量缩短时间。”
刘姐觉得,她对孩子这样的付出,应该赢得黄女士的信任,却没想到,这一切却引起黄女士的不满。
妈妈难受
我是孩子妈妈 怎能接受保姆代替我的位置
“孩子刚学会说话,见了她就妈妈、妈妈地叫,不管是生病还是不高兴了,只让她抱,我要抱一下,孩子就躲,还使劲推我。我不知道哪个当妈妈的可以接受这样的情况不断发生?”
昨日下午,黄女士说,孩子还小时,她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觉得孩子和保姆感情好,证明保姆对孩子付出了感情,也在用心照顾孩子。“可后来我发现,她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好得有点过了,我正常教育孩子,她会觉得我对孩子不好,抱着孩子哭得伤心欲绝。孩子不好好吃饭,她也不吃饭。孩子毕竟还小,不喜欢被管教,她越是这样护着孩子,就让孩子越与我产生距离,平时只认她而不认我。”“我是孩子的妈妈呀,我怎么能接受一个保姆代替我当妈妈的位置?之前因为忙于照顾两个孩子,我忽略了这一点。直到前一阵子孩子生病住院,看到她心疼孩子的样子,比我这个当妈的还要难受。而孩子也是除了她谁都不要。还有一次,我看到她亲孩子的嘴巴,我很‘吃醋’,我突然意识到,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并与丈夫商议过后,12月8日,黄女士当面向刘姐提出决定辞退她。“我能感觉到她觉得很突然,但她当时就答应了要走。之后,我给她结算完工资,她就收拾了自己的衣服,离开了我家。”
专家评说
保姆在对待雇主的感情上 要掌握好分寸
昨日,西安市妇女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姚乃琴说,刘姐是该中心的一名家政服务人员,人很有爱心,高中毕业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被黄女士雇用,是她第一次从事家政工作。“她因为被辞退的事,也来找我谈过,认为自己做得很好,对雇主一家付出了感情和辛劳,想不通雇主为什么突然把她辞退了,她放不下和孩子的感情,心里很难受。”
姚主任说,雇主和家政人员始终是雇用关系。作为家政人员要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在对待雇主的感情上要把握一个度,掌握好分寸,既不能太生分,也不能太投入,更不能让自己感情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作为雇主也要理解家政人员,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朝夕相处惯了,互相也会产生感情。
雇主如果发现家政人员对家庭成员的感情超过应有的尺度,可将这种情况反映给家政公司,通过公司工作人员,对家政人员进行善意的提醒。尽量避免给家政人员“突然袭击”和正面冲突,让家政人员在感情上能逐渐接受。如果通过公司的提醒,还不能改善,也可通过公司要求更换家政人员。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要露滋 采写
保姆探望
保姆门口喊孩子 孩子屋内哭喊“妈妈”
12月15日下午1时许,因为想念孩子,刘姐再次来到黄女士家门前。“我太想孩子了,就想看看他。”刘姐说。听到刘姐的喊声,康康在屋子里开始大声哭,边哭边喊“妈妈”。
“我问她来干什么,她说来看孩子。我觉得不能再让她见孩子了,如果这样没完没了,我和孩子间的关系就被毁了,我没有给她开门,让她回去,可她不走,在我门口不停地大声喊康康的名字。”黄女士说。
为了制止屋内的康康哭喊“妈妈”,黄女士把两个孩子都带到卧室,让他们听不到刘姐的呼喊声,并让刘姐不要这样,如果觉得在待遇上她还有什么不满,可以提出来。
但刘姐一直在黄女士家门口不肯离去。
“我对她家付出的感情是用钱无法弥补的,我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孩子,我对康康比对我自己的孩子还要好。”刘姐说,她也有两个儿子,都已20多岁了,以前因为忙,没有像照顾这个孩子一样照顾过自己的孩子,她对康康和建建都很有感情。“我不知道,在家政培训时,要求我们这些家政人员要对雇主付出真心,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可是付出了自己的感情,真心对孩子,孩子的妈妈却这样对我。”
一肚子委屈的刘姐在黄女士家门口待了一个多小时,始终未能见到孩子。黄女士见她迟迟不肯离开,只能给刘姐的儿子打电话,让他过来把自己的母亲劝走。
当日下午3时许,刘姐在儿子的劝说下,离开了黄女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