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主任崔桂英(中)经常到康建国家里嘘寒问暖、帮助接济 记者董国梁摄
月工资1000余元,却拿出2000元为社区居民治病。“有困难就给我打电话”是她在社区的口头禅。她说她喜欢帮助社区居民处理所有鸡毛蒜皮的事,能得到居民的信任,就是她最大的快乐。
社区主任“不帮你们我过意不去”
莲湖区红庙坡街办火西社区主任崔桂英,今年55岁。她说:“我这辈子挺走运的,没干过啥重体力活,也没吃过啥苦,年轻时当过小学老师,现在当社区主任,干的都是我喜欢的工作。”
康建国、刘小萍夫妇是莲湖区红庙坡街办火西社区的居民,夫妻二人都为患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康建国还患有严重的风湿性银屑病,每天要靠药物维持病情。自打十年前,崔桂英当选火西社区居委会主任后,除了忙活一万多人社区的日常事务外,康建国、刘小萍夫妇成了她的重点“监控对象”。“社区双残家庭有7户,可像他们这样夫妻都是肢残,又没有工作还身体患病的,唯有他们一家。这家人的确不容易,社区如果再不帮他们,他们的日子真是不好过啊。”“没有崔主任,就没有我们家的今天。”昨日下午,面对康建国夫妇真诚的感谢之词,崔主任乐呵呵地制止了他们,“快别说这些了,这都是我分内的事,不帮你们我过意不去。”
双残夫妻“家里一有困难她就来帮我们”
康建国说:“十年来,每逢过年过节,崔主任都头一个给我们送来米面油和慰问金,每次来的时候她都要叮咛我们,只要有困难,就给她打电话。一段时间不见我们打电话给她,她就会主动到家里或打电话给我们,问最近过得怎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家里一有困难,她就来帮我们。”
2009年12月,刘小萍肘关节因尺神经损伤需要住院手术。就在一家人为手术费无计可施时,崔主任知道后立即赶到医院,拿出自己的2000元工资,为刘小萍垫付了住院费。康建国因身体原因无法照顾妻子,刘小萍住院期间,每天只要有空闲时间,崔主任就往医院跑,帮忙照顾病人。刘小萍出院后,崔主任又跑前跑后,为夫妻俩办了特困家庭医疗救助金,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刘小萍说:“这2000元钱,崔主任至今坚持不让我们还。崔主任每天那么忙,她每月的工资其实也只有1000多元。我们想买点礼物感谢她,也被她拒绝了,她是我们遇到最好的人。”
康建国说,他们21岁的儿子在西安一所技校上学,明年就要毕业了。孩子三年学习期间,每逢开学报名交学费,都是崔主任在学校、残联、民政部门之间忙来跑去,为儿子争取贫困家庭子女助学金。她还给孩子购买了书籍,鼓励他刻苦学习,早日为家里减轻生活负担。
社区居民“有崔大姐是我们的福气”
在社区居民眼中,崔主任是一位闲不住又热心肠的好大姐。
几名社区居民说:“我们社区这么多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崔主任的电话,她给社区居民办事,比给自己家办事还用心。社区有不少人结婚,都是崔主任给牵的线,社区居民关系和睦,崔主任功劳很大,有崔大姐在,是我们社区居民的福气。”记者 要露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