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雷佳 苗波 黄利健 摄
陈宝根(西安市市长)缓堵还需长远谋划布局
陈市长昨日说,缓堵也是他本人焦虑的事,最近一段时间西安缓堵取得一定效果,但未来更长时间内,缓解西安交通拥堵现状,除继续加强警力疏导外,还需长远谋划布局,如加大建设便捷轨道交通、城市干线交通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以分散交通压力,并考虑在重要地段进行交通环境影响评价。
此外,西安市政府也正在借鉴吸取一些国内外城市的经验教训,调查研究考虑是否继续出台新的缓解拥堵的办法。
雷英杰(西安市市政公用局党委书记、局长)
继续加大市政建设步伐
作为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提高市政设施的完好率,增强道路通行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交通拥堵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西安缓堵保畅是对市政人提出的新的挑战。
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继续加大市政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道路路网格局,增加交通的可通达性。为实现城市道路快捷通畅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让市民百姓充分享受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和谐、宜居和幸福。
王海玲(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作为交警,我们将全力以赴
城市交通缓堵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才能取得切实成效。作为交警,我们将全力以赴,进行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深入进行科学决策,不断提升应对现代城市化进程带给交通管理的新问题。
即将到来的世园会是一次全面检阅西安交通管理水平的“大考”,西安交警将全力打好世园交通管理仗,并以此为契机,促进交通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全体交警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地为市民提供安全、畅通和有序的交通环境,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更加和谐美好。
延巧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24岁)
希望公交车能再多一点
去年十几名同学要赶火车到外地实习,可等了好久才等来一辆607路公交车,这辆车刚到五路口就被堵在那里,时间越来越紧,没有办法,同学们只好拿着大大小小的行李,鱼贯下车,一路小跑赶到火车站,好就好在赶上了火车。不过,和别的旅客不同的是,每个同学都汗流浃背,好不辛苦。
希望西安的公交车能再多一点,不要再那么挤;火车站的交通能更有秩序。
吴彬(电子商务行业,28岁)希望家门口就坐上直达公交
我不想再为上班坐车的事而头疼,希望在家门口就坐上直达公交车,并能准时到站,不要再把时间浪费在路上了。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也想买辆私家车,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苑鸣(家教。肢体残疾,以轮椅代步,28岁)我的心愿:随时随地能打到车
去年12月,我和朋友在莲湖公园北门打车,当时正赶上出租车交接班,打了一个多小时都没有打上。那天特别冷,没打上车,我的心都寒了。不得不走到玉祥门才打上车。
我的心愿就是“随时随地都能打到车,相关部门能采取措施关爱残疾人,为残疾人提供便利。
徐志和(退休职工,63岁)少开私家车,多骑自行车
我出行一般都选择自行车,这样既低碳环保,又便利。希望有更多的人都像我一样,做名低碳环保的拥护者,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多骑自行车。
朱晓彤(西安市出租汽车总公司服务部司机,32岁)我们愿意为大家服务得更好
出租车司机并不想拒载,看见那些半天打不上车的人,我们也不忍心啊。没办法,城墙内的路段太堵,根本走不动。希望交管部门加强城墙内道路缓堵,希望大家出行更方便。我们愿意为大家服务得更好。
于爱花(交通协管员,46岁)希望行人不再闯红灯
西安的交通越来越拥堵,我们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一些人不自觉,违反交通法规。看见行人闯红灯,担心造成交通事故,有时好心相劝,却遭来“多管闲事”的骂名。
我希望为了自己和他人,从自己做起,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行人和电动三轮车不再闯红灯。
金夕朝(西安交大幼儿园上学,3岁半)我的愿望:所有路口都有斑马线
每天都是爸爸妈妈接送我上下学,幼儿园的阿姨还教我们唱安全歌:小汽车嘀嘀嘀,红灯亮了停下来、绿灯亮了把车开行……我们家离幼儿园很近,我每天都坐着爸爸妈妈的自行车回家,路上车很多,行人也很多,很热闹也很危险。
老师说,过马路时要看红绿灯,还要看斑马线,要是有天桥还要从天桥上过,这样才算安全。可是,有些小路口,既没有红绿灯和斑马线,也没有天桥。
我的愿望就是,西安所有的路口都有红绿灯或者斑马线。
本报记者 刘俊锋宫志芳 郝蕾 周沐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