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视线
老战士房屋遭强拆事件始末:官民三度博弈
http://news.hsw.cn    来源: 时代周报  2011-01-20 10:27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男子高院门前扬言自爆
男子高院门前扬言自爆
政府办公楼白宫故宫皆有
政府办公楼白宫故宫皆有
·山西孕妇一家遭放射事故致其女儿成年后智商仅46
·特等功臣守清贫未留1分钱遗产 曾生擒豫西匪首
·咸阳一女生被警车撞骨折 警方:因砍人警情急出警
·男子收上百求爱电话 因手机号在交友节目被误公布
·市民畅谈与西安名片的故事:爱上兵马俑爱上这座城
·潍坊现城管秒杀式罚款 从拍照到贴罚单不超五秒
 

 

  官民三度博弈

  “我们一直都觉得政府很好。当时我们那样做只是为了逼那些拆迁人现身。”15日,当记者和刘太香的女儿再一次对话时,后者非常肯定地说。

  可是,就在1月13日,电话中刘太香老人还明确地告诉记者“政府骗了他们”,指出“我们家里有的人被周围的人拦截、控制起来了”。

  事实上,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刘家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一波三折。

  原来,8日的帖文很快就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他们纷纷派记者跟踪报道,各个门户网站也开始转载。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仅仅在1家网站,当时一条关于新四军老兵遭遇强拆的新闻下面跟帖的评论就有26000条之多。

  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政府不得不做出回应。11日,该县宣传部一位负责人向媒体表示,报道中所涉被拆迁的房屋原为该县农机公司宿舍区房屋,在改制时被刘太香继女刘建平购买,现房屋产权人为刘建平,并不是刘太香老人的房屋,并直接将责任推及刘太香的女儿刘建平,直指后者将老人当作“棋子”,用来谋取私利。

  “农机公司宿舍区的土地挂牌出让之后,县里相关单位协议给刘建平这套七八十平方米的住房拆迁补偿款20多万元,并且指出她可拿这笔钱以1000多元的单价购买一套120平方米左右的拆迁安置房,但刘建平要求在正常的补偿安置基础之上再无偿增加一套120平方米的住房,因此多次协商未果。”这位李姓负责人说。

  “据我了解,刘太香老人的亲生子女都在江西,刘建平是他继女,刘老夫妇现在越河社区有两层楼的住房,并且领取政府住房补贴。”该负责人还表示,网帖照片上的一幕,是刘建平在房屋被拆后将刘老接到被拆房屋的废墟上,“目的是造成老人无家可归的假象。”

  提到上面这些“官方”的说法,刘建平自称很无辜。“本来我买这个房子就是给两个老人安度晚年的,因为我是父母亲生的独女。真不知道那些政府官员为什么会说我是继女,老人还有亲生子女在江西?房子被拆之前,他们两个老人也一直都住在里面,怎么能说该房屋已经一年多无人居住了呢?”

  或许正是考虑到11日的发言有可能“激怒”刘家人,也担心长期背负“政府欺负老革命”的罪名,滨海县委、县政府很快就组成了专门的人马负责同刘家人对接。

  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12日双方初步达成协议—以23万元的价格谈妥,但同时要求刘家人不要再接受记者的采访。这一天,除个别媒体之外,几乎所有的记者发现“刘家人”全部失踪了,原来留下的电话号码也无人接听。同日,拆迁现场的废墟和挖掘机也得到了清理。

  可是,13日事情又有了新的变化。这天早上,包括时代周报记者在内的媒体再次拨通了刘家人的电话。在电话的另一端,刘太香老人略显激动地告诉记者:“他们被骗了,原本说要给的23万没有给。”

  压力再一次摆在了滨海县政府面前。当地人还风传,盐城市委书记赵鹏为此还专门召见了滨海县委的有关领导。一位接近刘太香家人的当地人也告诉记者,13日和14日,刘家人再次和政府坐到了一起,“而且看来刘家人还比较满意这个最终结果。”

  有意思的是,从13日晚上起,当记者再次拨打刘家人先前公布的那个电话时,它再次处于无人接听状态。记者们为了能见到刘太香老人只好选择到滨海县中医院去“堵人”。

  “每次强拆背后反映的都是利益博弈,这次也不会例外。不过,刘太香及其家人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身份,也十分清楚如何在恰当的时机发挥媒体的作用。这一切让他们不仅获得了道义上的支持,也获得了官方的正视。”上述滨海论坛的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谁是“强拆”者?

  拆迁人究竟是谁?在11日的官方回应中并未提及。

  但在人们的猜测中,绿都佳苑工程的开发公司首先被怀疑。据当地人介绍,开发这片地块的公司是滨湖绿都置业有限公司。可17日,当记者致电滨海县委宣传部咨询“滨湖绿都置业有限公司是否与此事有关”时,该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只是提到,该块土地确实为该房产有限公司拍得,但并不清楚该公司是否和强拆有关。

  另外,在刘太香老人看来,通过现场“缴获”的挖掘机上的两个手机号码,警方应该很快就能掌握线索。17日,记者就此电话询问滨海县警方,后者称具体情况尚在调查中。

  尽管具体的“强拆者”暂时还未得知,但是,同中国其他地方发生的强拆一样,真正催生“强拆”故事不断上演的是中国日益高企的房地产市场以及有待完善的市场拆迁法则。

  赶到滨海的第一天,记者就发现这个城市正在展开一场“造城”运动。一栋栋新盖的高楼拔地而起,道路旁边亦是数不尽的基建塔吊。房价也是一路高涨,均价从2006年前后的1000元上涨到现在的3500元-4000元左右。

  “别看我们滨海城小,有钱人可不少。”13日,正在原刘太香老人家附近绿都佳苑施工的一位建筑工人说。这位工人告诉记者,绿都佳苑首期只有60套房子,但是预订房子的却来了600多户,“没有关系的肯定排不上。”

  新拆迁条例迟迟未能面市,尤其是关于“征用”或“征收”之后的补偿标准难题,同样是导致强拆事件多有发生的原因。事实上,如今拆迁当中“引发矛盾冲突最多的即是补偿不到位的问题”。

  譬如,在2010年12月31日结束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中,我们就发现关于补偿标准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大家失地失房以后,仅拿到几万元的补助,他们后续的保障,比如说养老、社保、医疗这些也没有跟上,拆迁中的矛盾怎么可能不尖锐?”中国政法大学房地产专家符启林就此指出,“尽管土地价值的评估可能是一个操作上的难题,但只补偿房屋价值并不公平,合理的做法是补偿土地使用权的剩余年限。”

  新闻动态

  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规定,取消行政强制拆迁,被征收人超过规定期限不搬迁的,由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该条例草案规定,对被征收人的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搬迁与临时安置补偿、停产停业损失补偿和补助、奖励。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

  该条例草案对征收程序也做出规定,扩大公众参与程度,征收补偿方案要征求公众意见,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房屋,多数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还要组织听证会并修改方案。政府做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老敢死队员仅仅是传奇

  本报评论员 谢勇

  这个国家关于拆迁的故事还在继续。

  不过,到2011年,进入公众视野的第一个拆迁故事却有了些喜剧色彩,刘太香,一个八十多岁的老者,面对有虎狼之勇、神出鬼没的拆迁队伍,斗智斗勇,居然成功击溃“敌人”,而且缴获了大件战利品—一台挖据机,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位老爷子还很“潮”,深知互联网在这个时代的特殊力量,委托别人在当地论坛上发帖,把事情捅到了网上,声称要拍卖缴获的这台挖掘机。

  两位老人在寒风中裹着被子,在自己家园废墟上守卫战利品的照片一下子牵动了网民的心。而更能刺激媒体的,是老人的特殊身份:新四军敢死队员、在淮海战役中听力受损的英雄……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者之一,而今天,他的家园被拆了,更奇怪的是,还不知道是被谁拆的。

  这场与神秘拆迁队,一台挖掘机十余辆运渣车的遭遇战可能是刘太香参与的最后一次战斗,面对敌人的偷袭阴谋,刘太香老人表现出了一个老战士过硬的军事素质和旺盛的战斗欲望,以及丰富的斗争经验。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年轻时就是新四军的敢死队员,跟日本鬼子拼杀时都没退缩过一步,枪林弹雨都闯过来了,何况今天的社会呢?我倒要看看究竟是谁会如此罔顾国法、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我的房子掀了?!”

  今天的拆迁队当然不是当年的日本鬼子,也不是解放前的国民党反动派。不过,我们可能都清楚,刘太香老人最后的胜利并不仅仅是前面提到的那些斗争经验军事素质战斗欲望,因为在我们目睹的一桩桩拆迁事件中,抵抗者一方的这些素质屡见不鲜,为了保卫家园,为了寻一个公道讨一个说法,被强拆的人们几乎已经穷尽了一切可能。

  那究竟是什么让刘太香能够站立在挖掘机面前让拆迁队闻风而逃?很明显,还是他特殊的身份,正像当地网络社区负责人所说,“网上发帖本是一种弱者的反抗,但这次很快就变成了‘强者’的反抗了。这中间的转换就在于老人的‘新四军敢死队员’这一独特身份。这一身份让政府部门里的人感受到了压力,也要求他们在处理过程中更加谨慎和理性,而不是像其他不少地方一样,粗暴对待。”

  正是刘太香的特殊身份决定了这个“钉子户”的强度和韧度。实际上,当“老革命遭遇拆迁”这类标题充斥了各报纸网站吸引了人们眼球的时候,刘太香老人的故事已经注定了会有个相对完满的结局。这并非在夸大媒体在这个时代的作用,而是说,一旦其特殊身份被放大,地方层面的某些恶行会因为威胁到整个执政阶层的整体利益以及该阶层内部伦理操守而被制止和整肃。

  这种逻辑也决定了刘太香老人的故事只能是一段不可复制的传奇。很明显,“老革命”遭遇拆迁无论如何是小概率事件,而地方某些力量不知天高地厚跳出来挑战整个执政阶层的规则与伦理更是愚不可及,如此低的智商也是不会常见的。不过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件事是否在说明,在这个时代,要想在推土机面前站立着,总是要有些东西去支撑,或者身份,或者背景,或者关系,或者上述几个因素的合体,否则,在逐利的权力面前,根本就没有什么博弈的可能。

  当然,我们更寄希望于新拆迁条例颁布后情况会有所好转,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症”旧病复发时,但愿措辞严密的法律条文能能堵住强拆出来的窟窿。

编辑:赵萌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