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发现3
6位“高级将领”陪伴西汉将军
考古人员正在张安世家族墓清理发掘文物
2008年,省考古研究院在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考古时,发现了甲字形王侯级大墓。经发掘,这座大墓乃西汉重臣、名将张安世的家族墓。而张安世墓葬周围有6座大小不一的陪葬坑,考古人员在坑中发现了“千军战俑”。这些“战俑”具有怎样的作用,又有着怎样的分工?谜团目前得以解开。
 步兵校尉章
考古专家丁岩说,当年考古专家发现了“卫将长史”的印章,从而证明了墓主人为西汉将军张安世。而去年在6座陪葬坑中,均发现了西汉高级将领的印章,这些印章都系在木俑上,木俑相当于将领本人。其他俑中,也有低级职位的小头目。他举例说,在陪葬坑K6中,考古人员提取了500余套陶甲士俑,数十套木甲士俑,以及木质的小型车马数件套。龟形钮的银印章的发现则破解了这些陪葬坑的作用。银印章上面书写“步兵校尉”,还有十枚低级职位的桥钮铜印。这表明“步兵校尉”是为该坑俑统领,他手下还有诸多小头目,展示了当时军队里不同的身份和分工。“步兵校尉享有二千石的俸禄,是高级将领,其他5个陪葬坑中出土的印章级别和步兵校尉差不多,都是高级将领。”丁岩说,在各个陪葬坑中,坑内的战俑均是独立作战单位,具有完备的指挥系统。在每一座坑内,坑的前中部会放置军队指挥系统使用的青铜钟和青铜钺,以及数枚级别不同的军职印章,这对认识该类坑的性质也有着重大意义,特别是为西汉的军事制度、军队建制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资料。
重大发现4
考古发现疑似郿县故城
经过近10个月的发掘,考古发现尧上遗址可能为郿县故城遗址。尧上遗址位于陕西省眉县常兴镇东北,北依台塬,南临渭水。
2010年4月至今,考古人员发现了诸多建筑遗址,建筑材料的集中出土及陶文暗示着当年此处可能有大型建筑遗址,在一些瓦当中还有“长乐未央”、“千秋万岁”及“利”等文字瓦当。考古专家推断,遗址年代在战国晚期至东汉晚期。而《水经注》载:“渭水又东径郿县故城南”。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郿县故城在今县东北十五里”。尧上遗址的位置与史书记载位置相当。目前,考古人员在发掘区的北部以及西南部发现了成片的长条形夯土遗迹,估计当与城墙有关。
尧上遗址是否是郿县故城?将会随着考古发掘的继续进行而逐渐解开谜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