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土的龙形柄陶釜。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本报讯(记者吕华 实习生程浩)考古工作者对位于陕西省眉县常兴镇东北的尧上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找到了秦汉时期普通人群的居住地。记者昨日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此处应该为秦汉眉县县治所在地。
大量建筑材料集中出土
尧上遗址位于陕西省眉县常兴镇东北,北依台塬,南临渭水。2010年4月至今,配合西宝高速公路常兴北服务区建设,省考古研究院对此地区进行了集中考古调查、钻探及发掘,新发现并确认了一处文化堆积极为丰富的秦汉遗址,并初步摸清了遗址的范围。目前已经发掘面积2300余平方米,清理灰坑197座、水井8眼、壕沟4条、瓮棺葬6座及成人墓葬2座。
尧上遗址出土陶器种类繁多,以罐、盆、甑、釜、椭圆形槽等器物居多。遗址同时出土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板瓦、筒瓦以及回纹铺地砖及空心砖等建筑材料,极具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发掘中还发现了一些带有陶文的陶器残片,有“南舍”、“斄亭”、“日利”以及“霸陵过氏□”等陶文。此次发掘还有数百面瓦当出土,以图案瓦当居多。当面多以双线和单线十字分格,内区多饰方格纹、乳钉纹、曲尺纹等,外区间缀以卷云纹、连云纹、蘑菇云纹,还出土有 “长乐未央”、“千秋万岁”及“利”等文字瓦当。建筑材料的集中出土及陶文暗示着当年此处可能有大型建筑遗址。
根据尧上遗址出土陶器及建筑材料的特征初步判断,遗址年代在战国晚期至东汉晚期。《水经注》载:“渭水又东径郿县故城南。”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郿县故城在今县东北十五里”。唐代以后的郿县县治在渭河以南、斜水之东,与今日眉县县城基本为同一地点。据此而言,位于其东北十五里的两汉眉县县治就更应该偏东,恰合于现在考古发掘所在区域。
遗址中心区应为眉县县治所在地
为了进一步寻找有关两汉眉县县治的相关证据,考古工作者根据附近村民反映的情况,在发掘区外围进行了大范围的考古调查与重点区域考古勘探。目前,已在发掘区北部以及西南部发现了成片的长条形夯土遗迹,初步判断为城墙。
历年的考古调查及发掘证明,以尧上遗址为中心,周边直径约3~4公里方圆分布着大量的秦汉时期墓葬,其中心区域基本不见墓葬。这一现象表明,以尧上遗址为中心的区域当为秦汉时期眉县县治所在,而其周边发现秦汉墓葬的区域当为秦汉眉县城内居民的墓葬区。从地形地貌看,这一区域具备承载一个汉代县城的地理优势。丰富的建筑材料及成片夯土遗迹也为上述推断提供了实物证据。
另外,发现的秦汉聚落遗址出土了一批秦汉时期遗迹及遗物,对研究秦汉时期的中小型聚落的特征、辨析汉代普通人群的物质遗存、了解秦汉时期普通人群使用的日常生活器物的特征及建筑材料特点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也为确认秦汉时期右扶风一带县城一级城址的地理位置提供了有力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