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定位建成国际化大都市
“五年来,我们着眼于完善功能、彰显特色、改善环境,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初,在西安北郊工作的任先生当时正为在一处楼盘买不买房纠结着,新楼盘位于北郊凤城七路附近,而那时这里几乎就
是西安城市的最北端,周围一片庄稼地,再往北就是绕城高速了。“也就是五年多时间,变化大得让人有时都不敢相信。”昨日,站在自家阳台上的任先生一脸兴奋,放眼向北望去,一栋栋高楼像丛林一样。
过去叫“北郊”现在叫“北城”
在任先生拿出的一张2005年版的西安地图上,当时凤城七路还没有确切标注,城市运动公园还没有建成,北三环还是用虚线勾画,而最让西安人自豪的西安火车北站在上面还没有任何标注。
2008年9月19日,在未央路和三环路、绕城高速公路衔接处,彩球飘扬、鼓乐齐鸣,西安铁路北站开工仪式在这里举行。如今,这个号称亚洲最大的现代化铁路站点开始启用,未来将带来8000余万人的客流,这其中传递出来的信号就是:西安又往北“走”了数公里。“向北走,在当时还是区政府的一句宣传语,一天一天看着变成了现实。”在未央区政府工作的何先生谈起西安城市的发展感慨良多。他说,以前说起未央区的区位都是“北郊”,而在今年的区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个说法已被“北城”替代。“虽然只是一个字的变化,但足以证明西安5年来的变化”。从2005年到2010年,西安城市建成区面积新增了160平方公里,达到395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
中轴线拓宽了“地铁时代”来了
2009年开始,西安人都在关注着一条道路的变化,从电视塔到北二环,西安南北中轴线长13.6公里的道路几乎成了一个大工地。在这条路上面,进行着南北交通大动脉的拓宽改造,拓宽后的道路宽50米至80米,中轴线双向6至8车道。另外,整条路上建设了49处公交港湾,全线设置了公交专用线,而在这条路下面,同时进行着让西安人魂牵梦萦的“地铁梦”。
西安市交通局局长任立新说,今年,随着地铁二号线的建成使用,西安真正进入“地铁时代”。
从棚户区到最大的遗址公园
时间再退回到4年前,也是冬天,王凯站在家门口等着前来慰问的区上的领导。当时,王凯一家住在二马路上,这里被人称为“道北”,意思是铁道的北面,王凯之所以不在屋里等,是因为家里太小、太破旧了,他害怕领导看了笑话。
其实,那时住在“道北”的人大多数都和王凯家的条件差不多,低矮破旧的平房、又窄又长的巷子,一下雨雨水就往屋里倒流。这里也是西安最有名的棚户区。
而就在去年“十一”,已经从这里搬走三年的王凯又被请了回来,他和许多人见证了西安最大的遗址公园——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开园。“这是奇迹,3年时间就变成了大公园。”王凯一边回忆一边说。
在过去的五年,像这样的“奇迹”在西安的城市建设中不断上演,从曲江新区的曲江池遗址公园,到浐灞生态区广运潭的千亩水面;从由臭水沟摇身一变的汉城湖,到变得越来越美的环城公园,在城市建设的同时,西安大遗址保护的特色也初步形成。
新增绿地小广场400余个
在许多人的眼中,西安城市建设的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座城市在变,变绿了、变干净了,变得大气了、洋气了,变得更像国际化大都市了。
过去五年,西安开展的植绿大行动中,新建成绿地小广场400余个,新增绿地1804万平方米。过去五年西安市实施了渭河城市段改造、浐灞河全流域、沣河节点、汉城湖等一系列水系生态综合治理,城市生态水面增加到了4.5万亩。使西安形成北有汉城湖、渭河,南有曲江池,东有浐灞广运潭的水景环绕景观。
2009年,国务院批准了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中称,要以西安都市圈为龙头,加速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一战略目标,将使西安首次与北京、上海比肩。按照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未来西安都市区面积要达到800平方公里,承载人口要达到1000万。 本报记者 张小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