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清云主持会议本报记者 张杰 摄
过去五年 西安巨变
人均GDP破5000美元确立国际化大都市定位
未来五年 西安跨越
今年新增147个街头绿地广场三年时间基本缓解幼儿园入园难
华商网-华商报讯(记者 郝蕾) 昨日上午,西安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第一次全体大会开幕,会议由大会执行主席孙清云主持,市长陈宝根作了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陈宝根回顾了西安市“十一五”的工作,并对西安市“十二五”的发展目标及2011年的政府工作进行了展望。
陈宝根表示,“十二五”期间西安要抓住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便捷、宜居的幸福家园。
到“十二五”末,将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会展中心。
对西安市政府未来的工作目标,陈宝根说:“我们一切工作的目的都是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乐业安居、感到满意。”
四个好势头助推西安前行
孙清云参加新城代表团小组审议时为西安发展鼓劲
“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势头,城市建设管理好势头,改善民生、造福群众的好势头,生态建设的好势头。”
昨日,西安市人大代表、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清云在参加西安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新城代表团小组审议时,为西安未来发展提出方向。
孙清云说,政府工作报告突出了新定位、新坐标,围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同时还突出了建设幸福家园,把各项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集中在改善民生、造福群众上,不断提高市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过去五年西安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各种自然灾害,适应国内外发展变化,发展速度加快、发展质量提升、城乡面貌发生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在回顾了以往的工作后,孙清云表示,如今西安发展进入新阶段,站在了新起点上,西安发展正遇到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政策机遇,我们一定要珍惜好机遇,用足用活各项政策,推动西安又好又快发展。
孙清云强调,要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势头,坚持加快科学发展不动摇、不懈怠,做大经济总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保持城市建设管理好势头,坚持科学规划,优化城市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形成国际化大都市基本框架。
同时改善民生、造福群众的好势头也要保持,大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把更多的财力投入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需要保持的还有生态建设的好势头,加强空气质量、水环境治理和生态绿化,使西安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宜人。 本报记者 郝蕾
我是来听大家提意见的
陈宝根参加小组讨论时耐心倾听代表心声
一般的政府会议,都会把最后的时间留给领导讲话。昨日下午,陈宝根在参加西安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小组讨论时,婉拒了会场主持人给他留出的讲话时间,“我不讲话,是来听代表提意见的。”
有这样的鼓励,参加讨论的代表果真以提意见、建议为主。人大代表陈兴云提到了高房价,他说,一般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两三千元,除了吃用留不下多少,一平米六七千元的房价对他们来说根本买不起,更不用说一般老百姓。
人大代表王发友说的是城中村改造中的问题,“楼盖好了,外面的配套上扯皮,路不好好修,电也有问题,老百姓住进去也不方便。”
对于人大代表陈兴云提出的企事业单位是否可以建保障性住房问题,陈宝根回答说:“单位自己有地,以解决单位职工住宿为主,可以自建一批经济适用住房,但户型有限制,经审批后政府减免配套费。”
人大代表刘桂萍是一位教师,在去年西安市两会的小组讨论中,她向陈宝根反映了特殊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在陈宝根的亲自关心下,她所在的学校办起了一个特殊教育班。“我还一直操心这个事,现在听你一说,放心多了。”陈宝根又向刘桂萍征询意见:“前些天为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时,有人反映现在学校的大门开得太晚,学生到校早却进不去,在外面玩是很危险的,咱们学校的门能不能早开一些?”听刘桂萍说她的学校提前半个小时开门,陈宝根风趣地说:“我那时上学,啥时候到学校门都是开的,到早了还打扫教室。看来现在的小孩要做个好人好事也有困难啊!” 本报记者 张小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