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石门墩被盗,老人李满囤伤心不已 本报记者 芮潇潇 摄
华商网-华商报渭南讯(记者 芮潇潇) 门前的一对青石门墩被盗,让澄城县尧头镇南关村80岁的老人李满囤伤心不已。这对青石门墩,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记者采访中,该村的拴马桩、上马石等石刻屡屡被盗,村民们盼望警方能够早日破案,追回被盗石刻。
门墩被偷了
老人气得拐杖捣地
澄城县尧头镇南关村老村李满囤的家,3面院青砖围墙以及一幢青砖门楼,门楼上“安且吉兮”的字样,诉说着这所宅子的历史。而原来青石门墩的位置,则被两摞青砖临时替代。
南关村大部分村民都已相继搬到了塬上的新村居住,老村的居民越来越少。80岁的李满囤也住在新村。
昨日,老人拄着拐杖,来到老屋前。一提起门墩被丢的事情,气愤的他不停地用拐杖捣地。他说,自家的房子建于1921年,当时父辈同时修了三个院子,门前都有青石门墩,自己院子里的最大。在1929年关中闹饥荒时,为了生计,家里人卖掉了大门和青石门墩。后来,他父亲重新购买了一对雕刻着石鼓的门墩,门墩有大约七八十厘米高,上边雕刻着精美的花卉。门墩就是他童年的伙伴,自己经常在门墩前玩耍。
李满囤老人讲,他不住这个老宅已经有9年。3月3日早上,邻居告诉他门墩前一晚被偷,过来一看,大门放在门道中,与他相伴几十年的门墩不见了。无奈,家里用青砖做了个临时门墩。
贼咋搬走的
一个上马石七八百斤重
李满囤老人家的隔壁,铆着大铁钉的大门上,还留有1971年写上去的两个“忠”字。走进大院,院中墙壁上雕刻的琴棋书画、花卉非常精致。
房主李正民说,自家祖上是村中的富户,门前的拴马桩就有5个。2008年,拴马桩相继被偷。去年腊月,有人要买他家门前的最后一个上马石,当时他没卖。“那是祖辈留下来的,给多少钱我都不卖。”2月12日半夜,村里狗乱叫,结果第二天一看,上马石被偷了。“上马石重量七八百斤,都不知贼咋搬走的。”李正民生气地说。
村民李虎说,几年前,他家门前一尊一米多高的石猴也被偷。村里的石刻相继被盗后,李进忠干脆将老屋的石刻拆下来,搬到了新村的院子里。
“地上的兵马俑”
不是文物却极具艺术价值
村民们讲,近些年尧头镇收购拴马桩、门墩等雕刻的人很多,经常有人上门看了没几天,这些石刻就被盗。
澄城县文管所所长雷中玉说,被盗的拴马桩、门墩等石刻,虽然不是文物,但大多都是清末民初的石雕艺术品。现在澄城县收藏的拴马桩有1200多个。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澄城县每个村庄,都有三四十个拴马桩。近些年收藏的人很多,澄城民间的拴马桩等石刻越来越少。雷中玉说,澄城县这些民间石雕,被誉为“地上的兵马俑”,虽然不是文物,但极具艺术价值。
西安从事收藏工作的朱先生称,拴马桩最早收购一个一二百元,现在像刻有人物的拴马桩、雕刻精美的都能卖到两三万元,像有猴子、狮子的拴马桩,价格在3000至8000元。
澄城县公安局瑶头派出所民警,3月2日夜,杨家村的一对青石门墩同时被盗,两起盗窃门墩案警方已经立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