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与西方恩怨40年
从1969年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以来,特立独行的卡扎菲就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执政的40多年时间里,他与多个西方大国之间的关系也是几经反复。
1969年,卡扎菲领导其创立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从这一年起,这位年仅27岁的利比亚新领导人,开始受到西方大国的高度关注。
执政初期,卡扎菲表现了对西方的强硬态度,双方频频交恶。
1986年,西柏林美国驻军常去的一家舞厅发生爆炸,美国以利比亚涉嫌制造此案为由,对的黎波里和班加西进行轰炸,40多名利比亚人丧生,其中包括卡扎菲的养女。
1988年12月,美国泛美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英国苏格兰洛克比镇上空爆炸坠毁,造成包括189名美国人在内的共270人死亡。利比亚被指责制造了这场空难,利比亚与美国的关系陷入最低谷。卡扎菲本人也被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称为中东“疯子”。
在持续敌对了20多年后,进入21世纪,卡扎菲政权与西方大国的关系逐渐解冻。
2003年,卡扎菲宣布对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随后利比亚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制与开发。同一年,西方国家与联合国相继取消了对利比亚的制裁。
2006年,利比亚与美国全面恢复外交关系,卡扎菲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步入新的时期。
近年来,卡扎菲与西方大国之间的互动也提升了利比亚的国际地位。从2004年起,卡扎菲分别与英国、意大利等国领导人实现互访,签订了一系列的石油开采协议。
2007年,卡扎菲应邀访问法国,并与法国总统萨科齐进行了会晤。访问期间,萨科齐肯定了卡扎菲在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地位,两国还签署了高达30亿欧元的经贸合同。
然而,在短短3年之后,曾经表示要与利比亚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法国,就成了空袭利比亚的先头部队,而曾经与利比亚保持友好关系的美国、英国、意大利,也加入了制裁和打击利比亚的阵营。
本版据新华社电本报记者聂宽冕 整理央视报道
立场
美国
多种手段迫卡扎菲下台
正在智利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21日表示,美国的政策是卡扎菲必须下台。除军事行动外,美国还采取多种手段,包括单边制裁和推动国际社会对利比亚制裁等,以迫使卡扎菲下台。他说,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将在“数天内”由军事打击过渡到禁飞区巡逻上。他重申,美国会在数天内交出军事行动指挥权。但他拒绝提供更详细的时间表,也没有说明具体的移交对象。
不过,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接受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采访时说,卡扎菲的命运应由利比亚人自己决定,他认为如果把卡扎菲当作军事行动的目标,那将是个错误。
英国
未获合法授权让卡扎菲离开
英国首相卡梅伦21日在下院表决前表态,认为英国没有获得推动利比亚政府更迭的合法授权。他说,联合国安全理事会1973号决议只授权多国部队保护民众、落实停火、设立禁飞区,并没有授权通过军事行动推翻卡扎菲。
他说:“明确的是,(决议)没有授权以军事方式让卡扎菲离开。”
法新社解读,卡梅伦意在回应利比亚方面有关卡扎菲受到刺杀威胁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