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陵县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区内的这棵古柏3月28日被顺利移植。 通讯员 王春梅 摄
西安晚报延安讯 (记者 周鹏) 黄陵县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截流蓄水后,辖内4个行政村的13个村民小组将不复存在。蓄水区内一棵距今近5000年的参天古柏3月28日被顺利移植。
3月28日9时许,黄陵县川庄村鞭炮齐鸣,人声鼎沸。有着近5000年历史的“史家河古柏”经过4个多小时、历程2.5公里后,从该县史家河村顺利移植到这里。两个村庄的数百名村民纷纷聚在古树下拍照留念,一些老人双手抚摸着古树,热泪盈眶。
据此次移植工作的专家组考证,这棵古柏距今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树高18.5米,胸径3.5米,与象征民族精神的“中华第一树”——“黄帝手植柏”遥相呼应。1982年,英国林业专家罗皮尔在对27个国家的林业资源进行探索发掘和实地考察时,最先发现了集中分布于桥山的世界最大古柏群,并称“黄帝手植柏”和“史家河古柏”为世界柏树之父,是“地面活化石”,见证了炎黄子孙5000年生生不息的历史。
据黄陵县有关部门介绍,由于移植“史家河古柏”是一项颇具“使命感”的重大项目,加之技术难度又很高,所以早在2009年初,延安市、黄陵县两级政府就多次开展研究论证,并报请省政府批准移植的相关事宜。当年11月份,黄陵县成立古树移植专家组正式启动移植计划,专家们先对“史家河古柏”进行移植前断根处理,并经过一个生长季的养护和观察,到去年8月,专家组经过科学监测后发现,古树新生毛细根生长旺盛,主根系状况良好,具备移植成活条件。
今年3月28日上午,黄陵县政府调用两台大型起重机和多辆运输车辆开始移树,为防止伤及树根,专家组将古柏根部用泥土加固成球状,经过4个多小时的努力,总重量达450吨的古树被成功起吊,运往新址重新栽植,并对其根部施以数十吨的旧土。
据专家组介绍,此次移植的古柏树龄以及移植技术难度,均堪称世界之最。为了确保古柏成活,相关养护单位将在未来5年内对其进行养护复壮。该县已计划在移植的古柏旁修建一座主题公园作为纪念,供游人参观。
相关链接
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陵县境内的葫芦河下游,总投资15.17亿元,是一座以供水和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和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总库容1.855亿立方米,是延安市“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建设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