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世园会园区内直饮水点首次供水 本报记者 宁峰 摄

华商报讯(记者 王卫平) 四宝馆下的蛇形通道共转了5道弯,每个弯里都站满了人,弯外还排起数十米的长龙。截至昨日下午3时,仅普通游客通道已进入游客5410人。据现场负责人介绍,加上VIP通道及随后入园的游客,昨日至少有1万人来世园会看“秦岭四宝”(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和羚牛)。
王建么来自西安西郊,昨日他带着女儿和老人来参观,“孩子一看见电视上、报纸上、画上的大熊猫就高兴,非要来看看不可,刚好有时间就带她来了。”他们一家人大约排了1小时队后进入了四宝馆,小女儿豆豆看见大熊猫后兴奋不已,爸爸赶紧给他们拍照留念。
因游人大量涌入,检票工作不得不每几十人就暂停一会儿,以保证馆内不超员。工作人员来回提醒游客,切勿大声喧哗,不要给动物投食,不要打扰它们的宁静生活,“它们玩它们的,吃它们的,咱们不要干涉,光看就行了!”
随着人流量的增加及气温的蹿升,缺水、口渴等情况开始出现。四宝馆没有设置直饮水机,也没有售货机,游客们在烈日下排队1小时,又得爬山看四宝,口渴在所难免。记者将游客的需求反映给工作人员后,他们表示将立即上报,力争近日内解决。
院士建言
世园要精彩必须“全城总动员”
华商报讯(记者 孙洪伟) 昨日,参加对陕咨询服务的31名两院院士、专家,在西安浐灞参加西安世园院士论坛,建言西安世园要办得精彩,必须全城动员和参与,从细微之处体现西安服务。
西安很古老 西安更年轻
昨日上午,来陕的院士专家们参观游览了世园景点,惊喜西安生态建设的大变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王铁冠,评价西安世园会“精心设计,用心良苦”。曾多次到西安的王铁冠说,一个垃圾河道,能在3年后演绎世园精彩,囊括世界最高水平的园艺艺术,让人惊讶不已。
专家们纷纷表示,西安潜力很大,“西安很古老,西安更年轻!”有机会一定会多来西安,希望能看到西安在城市生态领域更大的变化。
景点间距离应标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建言说,西安在服务方面应该向世博看齐,让全西安的市民都能动起来;希望在世园内能看到“后世园时代的世园图”,标明哪些建筑将拆除,拆除后将作何使用等。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陈栋生建议说,西安治理浐灞的经验应该复制到渭河生态治理的行动中,复制到秦岭北麓生态区的建设中,更好地体现生态陕西的理念。
中山大学教授曹小曙建议,尽快完善世园标志系统,在路口明确设置步行、自行车、电瓶车的停放和存取地点。对景点和景点之间的距离也要明确标志,方便市民选择游览工具。应设置部分免费电瓶车,供60岁以上行动迟缓的老年人使用。
游客建议
自行车租赁点能否再多些
世园会园区内有12个自行车租赁点,但试运行两天后,不少游客反映,园区内的自行车租赁点还是有点少,不知能否增加些。
“12个租赁点主要集中在园区的外环路上,内环路是电瓶车路线。”在自行车租赁点,一名志愿者介绍,游客如果要游览展园和场馆,最好将自行车停在附近的租赁点,不要放在路边,否则万一丢了,就得自己承担责任。
记者体验
想看自然馆 存车花了21分钟
记者租了一辆自行车,骑到“长安塔”下“航天植物园”时,想到该园和旁边的“自然馆”去看看。但附近却没有自行车租赁点,无法存车。
按志愿者和园区地图的指引,最近的一个自行车租赁点在“灞上人家”。
记者骑行8分钟后,到达“灞上人家”自行车租赁点。存完车,从“灞上人家”再走回“航天植物园”,又花了13分钟,一去一回花了21分钟。
在不少展区和餐饮区,因为附近没有租赁点,不少游客将自行车锁住,放在展馆外,就去参观或就餐。
在广运门主出入口、团队出入口、次出入口等几个主要出入口,自行车租赁点的位置离出入口较远。骑自行车的游客要想离开世园会,必须将车骑到园区内,找个租赁点,还了车,再徒步走出来,才能离开。“如果在出入口边上设个租赁点,就方便多了!”游客陈先生建议。
昨日中午,在世园会次出入口,一名世园会调查员说,她调查的游客中,反映自行车租赁点应该增加的较多。本报记者 卢红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