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娜娜 师安鹏
2010年3月25日,经西安市委、市政府批准,由周至县与曲江新区合作共建的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启动,展示区将强有力带动秦岭北麓文化、旅游产业带的提升,并以此为依托,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展示区发展的历史使命。
2011年3月2日,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一道,正式向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发起冲刺。楼观这片刚刚启动建设一年的文化旅游区域,正如其目标所预指的那般,迎来了提速升级的全新发展机遇。中国传统道文化得以弘扬,楼观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得以整合提升,秦岭北麓旅游将迎来历史性时刻,中国一流道文化旅游目的地呼之欲出。
“十二五”开局之年,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正以“曲江速度”契合着西安城市生命力跃动的脉搏,共同展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独特魅力。
三年筹划
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拉开大幕
楼观之名,溯源流长。
相传公元前5世纪,西周大夫函谷关令尹喜结草为楼,迎老子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于楼南高岗筑台授经,“楼观台”之名始传天下。
《陕西志》载:“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名”。这句话,或许是对楼观胜景的最佳解读。登台观景,这里现存有上善池、百竹林、说经台、炼丹炉、吕祖洞、仰天池、栖真亭、化女泉、老子墓及宗圣宫、会灵观等道文化遗址,当之无愧地被推崇为神州大地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冠,享誉“天下第一福地”至今。
然而,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资金投入不足,景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缺乏高标准、系统化开发,成为制约楼观台地区发展的最大“瓶颈”,昔日的盛景逐渐凋零,“天下第一福地”似乎成为了一个传说。
但从楼观的历史意义及文化内涵来看,注定它绝不会落于沉寂。
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驻陕全国政协委员任法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楼观将用3年时间,投资1亿元进行扩大修建,进一步提升“软实力”。
投资主体是谁?如何进行投资和开发?又怎样分期推进?对这些社会关注的细节,任法融会长却并未详细透露。
任法融会长着重提及的“软实力”,即文化建设,似乎为楼观未来发展走向提供了某种可能。
“目前,西安以国际化大都市作为未来的建设目标,又有了当年盛唐长安的气势。楼观也必可因其深厚的道文化底蕴和文化旅游项目的整合提升而再次兴起,辐射海内,使道家文化传播五湖四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道学研究中心主任樊光春谈及道文化展示区时,与任法融会长不谋而合。
2010年1月29日,西安市委、市政府作出启动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项目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正式拉开楼观文化旅游发展的大幕。
3月25日,道文化展示区策划规划开始进入论证阶段;
4月8日,道文化展示区在西洽会上实现了首次亮相,并在本次盛会上,提出了“两年成景点,三年成气候,四年扬名中国”的宏伟构想;
4月29日,在西洽会首次亮相后,展示区建设全面展开。
市委书记孙清云谈到展示区建设时表示:“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作为西安市重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将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和城乡统筹优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如何建设好这个项目,打造中国道文化精品的展示区,将成为重中之重。”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同年3月2日,相关规划建设实施方案获准通过,西安市分别从秦岭北麓的生态保护、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多重剖析了该项目的重要意义,其中明确表示,“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的亮点和增长点,提升我市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实力。”
当消息传至任法融耳中时,其欣慰赞誉之情更胜两年之前,称此举对中国道文化的保护、挖掘、弘扬,“必将彪炳史册。”
在文化春风沐浴的新时期,楼观将洗尽铅华,再次傲立于世人眼前。
两大核心 四大板块
大手笔绘就楼观胜景
在曲江新区看来,开发楼观,不仅是完成西安人的心中夙愿,同时也是旅游之于观光农业领域的“试水”,也或将开辟陕西旅游农业的新高度,实现旅游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对陕西乃至全国城乡统筹发展将起到先导示范作用。
资金投入是第一步,曲江新区率先开辟出大手笔,计划在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投资60亿元,预计在2012年前基本完成主要景区的开发建设。
为保证楼观项目具有“中国水平”,曲江新区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2010年3月30日,在西安曲江楼观道文化展示区管理办公室会议室,西安市副市长、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段先念指出,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建设要突显“中国”、“民俗”和“观光”三大要素,坚持“保护优先、突出特色、生态融合、持续发展”原则,既要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在大俗大雅之间寻求平衡,同时也要顺应现代人亲切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
同年4月29日,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建设启动暨财神文化区奠基仪式隆重举行,在曲江的大手笔规划之下,这片总面积达33.04平方公里的景区,以道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和以大地景观、生态高效农业为核心的观光农业示范区将会成为其建设的两大核心,以最终唱响中国、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