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正在建设的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
有一个消息,说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函谷关,只是传说中春秋时代、函谷关关令尹喜接待老子的地方,但当地政府却投资近6亿元,成功打造出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古文化旅游区称号的函谷关旅游品牌。
再怎么说,函谷关与周至旅游资源相比,根本不在同一个重量级上。“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最盛,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最名。”作为道教祖庭圣地的楼观台,当之无愧地被推崇为神州大地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冠,被誉为“天下第一福地”。还有“赵公元帅”故里,更是华夏儿女祈福求财的神灵之地。
看看现实,每年农历二月初十,是圣哲老子李耳诞辰之日,来自四面八方的朝圣者慕名而来。仿古街以及进出的各条通道一下子变成了小商贩们的战场,为了能吃上饭,游客和店主发生口角的现象时有发生。“十一”国庆黄金周,正是人们出行旅游的最佳季节。拥有美丽自然风光和厚重人文历史的楼观台,自然也吸引了大量游人。然而人们走进景区,设施配套服务总是不尽人意。
道文化是个品牌,为什么老是做不大?徘徊,蹉跎,低档次旅游开发带来的挫折,让周至人渐渐看出了门道:资金投入不足、景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是制约楼观台地区发展的最大“瓶颈”。作为道文化发祥地,楼观台至今依然如同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不仅没有像其他景区一样充分发挥对地方经济发展应有的带动作用,就连那些看似捧着“金盆”的当地群众,也没有真正享受到自然风景名胜景区应该带来的实惠。
转折出现在2010年元月29日,市委、市政府作出启动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项目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由曲江新区管委会和周至县联手,实施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项目建设。该项目建设以楼观台景区为核心,打造世界道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并成为兼具道文化探源体验、秦岭农林业休闲、民俗风情旅游、滨水休闲度假特色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和生态宜居地。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打造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区。项目规划面积33.0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5大板块,计划投资10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00亿元,2012年前完成主要景区的开发建设任务。
2010年4月29日,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建设启动暨财神文化区奠基。对此,西北大学教授、中国易经研究院院长费秉勋评价说:道文化展示区的全面建设,从小的方面说,对周至乃至西安的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从大的方面讲,能给整个社会文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记者了解到,道文化品牌建设分为两大核心:一是以道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二是以大地景观、生态高效农业为核心的观光农业示范区。农业示范区通过推行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和村庄搬迁集中安置,展示区内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将得到根本性地改变,观光农业示范区和生态宜居的“楼观新镇”将成为“引领西部,示范全国”的新亮点。在省内率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开创一条“农村变社区、农民变居民、农业劳动力变农业产业工人、传统农业变新型农业”的新农村建设跨越式发展之路。
“机遇难得,责任重大。我们必须以‘周至兴衰,在此一役’的机遇意识和责任感,不打折扣,不遗余力,不惜代价,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周至县委书记张印寿说。
“我们将竭尽全力提供优质服务,促进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为曲江新区在周至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和美好的前景,进而推动周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县长王碧辉的话语代表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心声。就像干涸的禾苗盼望雨露一样,全县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举全县之力推动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据了解,2010年项目建设区已完成土地征收3550亩,土地流转2500余亩,拆除建筑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景区建设是在封闭下进行的,目前可以看到位于田峪河边的财神文化区主体已经封顶。想象中的高大楼阁,这么快就落在了昔日的荒滩地上,让当地村民们惊叹不已。
建设速度真快,好消息一个连一个:
财神文化区将在今年7月1日建成对外开放;
道教文化区将在10月1日对外开放;
村民们最为关注的楼观新镇建设已经启动,近千亩建设用地已用围墙圈起,道路及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施工。楼观新镇第一批居民也将在今年10月1日前入住。
道文化是一个品牌;魄力大,品牌当能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