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跪礼。这次下跪的是广东实验中学的初中学生。在五四青年节这天,该中学首创“青年礼”。经老师和家长委员会的讨论,“青年礼”采取“跪父母,接家书”的形式进行,理由为“跪是中国的最高礼节”。
郑州一学校校长向学生跪赠《弟子规》。广东东莞一幼儿园给老师行跪拜礼表示感恩。湖南娄底一中学教师向犯错学生下跪以期震撼和唤醒孩子。跪,成为中国校园教育的一种特色。跪,在封建社会的确“是中国的最高礼节”。但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跪拜礼早已被鞠躬、握手所取代,除了在寺庙烧香拜佛和长辈丧礼上还能见到这种大礼,跪拜早已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有家长和孩子因为跪礼而泪流满面,这恰恰说明双方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如果家长能时常给予孩子以拥抱等亲密表示,孩子也能与家长进行无障碍的思想交流,那么他们就不会为突如其来的亲密而流泪了。举行“青年礼”的本意是好的,但采取拥抱的方式或许会比下跪更适用于现代社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在独生子女精神孱弱成一大潜在社会问题的时候,家庭和学校应该时时想到如何让孩子站起来而非挟感恩之名让他们跪下去。
“父母皆祸害”的论调曾流行一时,铸就这个观点在年轻人心目中的重要原因就是,父母的威权人格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家长和孩子普遍缺乏朋友式相处的背景下,一个莫名其妙飞来的“跪礼”,不但在形式上拉开了家长和孩子的距离,也在心理上为亲子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家庭友好环境的营造,对于孩子的正常人格塑造至关重要,不注重平时的交流,以为一个“跪礼”就能解决问题,这是教育思维中不折不扣的偷懒。
“青年礼”,意味着告别少年而进入思想更活跃的青年时期,这个时候最该做的,是支持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自主决定,而非是用包括“跪礼”在内的旧式绳索把他们捆绑在“乖孩子”定位上。 韩浩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