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区
|
人口数
(人)
|
比重(%)
|
2000年
|
2010年
|
全省合计
|
37327378
|
100
|
100
|
西安市
|
8467837
|
20.56
|
22.69
|
铜川市
|
834437
|
2.24
|
2.24
|
宝鸡市
|
3716731
|
10.08
|
9.96
|
咸阳市
|
4894834
|
13.42
|
13.11
|
渭南市
|
5286077
|
14.97
|
14.16
|
延安市
|
2187009
|
5.70
|
5.86
|
汉中市
|
3416196
|
9.65
|
9.15
|
榆林市
|
3351437
|
8.87
|
8.98
|
安康市
|
2629906
|
7.39
|
7.05
|
商洛市
|
2341742
|
6.63
|
6.27
|
杨凌示范区
|
201172
|
0.48
|
0.54
|
陕西省各市人口数据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省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以《陕西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形式对外发布(以下简称“公报”)。普查数据显示,我省人口发展呈现“一缓、二降、三快、四突出”的特点。
>>>>>>陕西省常住人口3732万 家庭规模缩小户均3.22人
“一缓”: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常住人口总量增加近128万 年均增长0.35%。“公报”表明,2010年11月1日,陕西常住人口为3732.74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04.77万人相比,10年增加127.9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35%,比前一个10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下降0.5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57%的年均增长速度。
解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的主要原因:一是 “计划生育政策” 在陕西得到较好的执行;二是我省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净流出省外人口增加。
“二降”: 人口性别比略降 家庭规模缩小
1、性别结构有所改善 人口性别比为106.92
普查数据表明,2010年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928.76万人,占51.67%;女性为1803.98万人,占48.3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虽比全国高1.72个百分点,但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8.42下降到106.92。
2、居民家庭观念转变 户均规模3.22人
“公报”显示,2010年全省常住人口中家庭户1071.8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446.2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为3.22人,比全国3.10人的户均水平多0.12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6人减少0.38人。
解读——家庭规模缩小的主要原因:一是城乡居民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生育孩子数量减少;二是我省农村地区劳务输出人口增加,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增多;三是人们家庭观念有所改变,年轻人结婚后更愿意独立居住。
“三快”:人口素质提升最快 城镇化进程加快 老龄化速度较快
1、人口素质快速提升 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占近四成
“公报”显示,2010年我省具有大学(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大幅增长,达到394.03万人,其中大学本科143.82万人,占36.49%,研究生13.74万人,占3.48%,二者占39.97%。
2、城镇化进程加快 城镇化率达45.7%
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省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常住人口45.7%,比10年前的32.26%上升了13.44个百分点。表明近10年我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98个百分点。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还有较大空间,统筹城乡是我省今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
3、老龄化速度较快 65岁以上人口占8.53%
“公报”数据表明,2010年我省65岁及以上人口为318.3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即老龄化程度达到8.53%,低于全国8.87%的平均水平,但与2000年相比,10年提高了2.63个百分点,快于全国1.91的增长幅度。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意味着社会用于供养老年人的费用增多,人口老龄化将给我省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卫生保健和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严峻挑战。
“四突出”:
1、人口地区分布发生变化 中间稠密南北稀疏的特点更加突出
“公报”数据表明,10年来,陕西人口的地区分布发生了变化。从三大区域看,常住人口中关中占62.69%,陕南占22.47%,陕北占14.84 %,与2000年相比,关中和陕北分别上升了0.94%和0.26%,陕南下降了1.2%。从市区分布看,与2000年相比,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如西安、榆林、延安、杨凌占全省人口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特别是西安市,地处西北的交通要道,是我省的经济文化中心,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占全省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20.56%上升到22.69%,提高了2.13个百分点。人口分布中间稠密南北稀疏的特点更加突出。
2、流动人口规模大 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趋势突出
普查结果显示, 2010年11月1日我省流动人口589.44万人,约占全省常住人口15.79%,与2000年相比,流动人口增加了1.5倍,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了9.1 个百分点。说明陕西经济社会以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助推了人口的流量和流速。
省际间人口流量显示,我省流出到外省人口为161.20万人,外省流入陕西的人口为97.44万人,净流出省外人口为63.76万人。
陕西流出到省外人口的流向显示,广东省聚集了我省25.49%的流出人口,长三角占17.99%,北京、山西、新疆、内蒙四省(市、自治区)占22.82%,陕西外出人口的66.30%集中在这8个省(市、自治区)。
从省内人口流动情况看,省内跨市流动人口101.52万人,80%以上的跨市流动人口将西安市作为流入目的地。
人口的流量变动和流向说明,陕西流动人口流量加大,人口从农村到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活跃地区和大城市集中的趋势更加突出。
3、劳动力总量加大 超过常住人口增速。
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省劳动力人口(男16-59岁,女16-54岁)为2533.32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7.88%,比2000年增加了355.56万人,年平均增长1.52%,远高于常住人口的增长速度。庞大的劳动力人口一方面为我省储备丰富的劳动 力资源,另一方面也使我省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加突出。
4、育龄妇女人数增加 总量突破1000万。
育龄妇女总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口再生产即人口的增长水平。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以来,陕西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2010年11月1日人数突破1000万达到1079.54万人,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也达历史最高水平,为331.37万人,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14.24万人和60.8万人,增长11.83%和22.48%,是八十年代以来增速最快的时期。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难度依然突出。
>>>>>>陕西省常住人口3732万 家庭规模缩小户均3.22人
这次人口普查,揭示了陕西人口发展的特点和人口变动的趋势,也反映了人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仅是对陕西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的初步解读,今后我们将与相关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力合作,根据人口普查全面、详细的数据,对人口发展变化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