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同病相怜:亨氏、肯德基苏丹红事件
2006年2月18日,英国宣布召回含有一种可能致癌的工业用色素即“苏丹红一号”的数百种品牌的食品。
3月4日,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发出通报,从亨氏辣椒酱中检出“苏丹红一号”。
2月24日,亨氏(中国)在没有进行检测的情况下,宣布自己的产品不含“苏丹红一号”,等有关部门检测结果公布后,亨氏才不得不承认产品含有“苏丹红一号”的事实。亨氏对此的解释是原料供应环节有问题。
更让公众不能理解的是:有报道披露亨氏公司在被英国食品标准局检查出产品含有“苏丹红一号”以后,立刻主动撤回了其进入欧美15国的相关产品,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是事到临头才不得不撤回产品。
3月15日,肯德基被查出所销售的两种食品中含“苏丹红一号”。很快“苏丹红”的风暴在全国各省旋起。
“苏丹红一号”事件发生的第二天,肯德基中国百胜餐饮集团发表公开声明:因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个别批号的调料里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全国所有肯德基餐厅立即停止销售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
中国百胜餐饮集团在事件发生后立即表示将严格追查相关供应商在调料中违规“苏丹红一号”使用的责任,同时就此次食品安全事件向公众致歉,但就对消费者索赔一事百胜拒作回答。
点评:
强硬态度是错误的开始。
纵观这些事件,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处理危机时有一个共同点:当事件发生时,这些企业无一例外采取的是否定的应对措施。外国公司刚进入中国时,西方的文化,品牌的时尚性,带给中国的消费者很大震撼,这些品牌有很大的市场拓展能力,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认同随之上升。跨国公司一定要尊重这种自我认同感,如果还拿着所谓国际化的架子,肯定会碰钉子。所以跨国公司一定要注意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