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感恩社会,彭湘宁决定对乘坐的老、弱、病、残、孕等实行免费。

为了治疗彭慧的病,一家租住在一间摆了2张床就没多少转身余地的房间。
记者 蒋格伟/文 伏志勇 /图
2011年5月21日,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一辆牌照为湘A9XN81的私家车正在路上载客,这辆没办营运手续的“特殊的士”,从外表看与正规的士无异。
让人惊讶的是,在这辆车驾驶位之外的三个座位上均张贴着求助信,在两个座位之间,还张贴着宁乡县数位领导的批示。车的副驾驶位上装有一个视频装置,反复播放一则贫困父亲坚强救女的新闻。这个新闻的主人公正是车主彭湘宁和大女儿彭慧。
3年半来,彭湘宁收获了近30万的善款;如今,他女儿的病情终于初步得到稳定。而在彭湘宁看来,收获更多的是感动。“经历了无数次的感动。今天,我最想说的是,感谢世间好人给了我女孩一次生的机会。我这一辈子都将感恩回报。”
彭湘宁这辆装满爱心的“特殊的士”引发了情与法的争议,事件背后如大山般伟岸的父爱感动无数人。
特殊的领导批示
彭湘宁,1972年出生在宁乡县城郊乡。与高爱华成婚后生有两女,大女名为彭慧,小女彭悦。
2007年10月,彭湘宁的妻子高爱华给女儿洗脸时发现,5岁的小彭慧下巴处有两个疙瘩,经过多个医院检查确诊为白血病,病情危急。
“不马上治疗,两个月后就可能有生命危险。”湖南省儿童医院专家告诉高爱华,彭慧需要做57个疗程的化疗,保守估计需要准备60万元费用。
60万元的数字,让彭湘宁夫妻俩在家中茶饭不思、相拥而泣数日。而后,又相互鼓励,制订筹钱和陪护计划,“小女彭悦寄养在姐姐家;高爱华在医院陪护;彭湘宁筹钱。”
“白血病治不好的,放弃吧!别到头来人财两空。”彭湘宁说,第一次听到这个话,“手捏成了拳头,真想一拳过去。”但他忍住了,因为说这话的是他一个至亲长者。拿了这位亲戚800元,他头也不回地出了门。这是彭湘宁初尝筹资苦楚。
接着,彭湘宁瞄上了村委会土地征收款。因为存在诸多纠纷,征收款到达村部后,尚未下发到户。彭挨家挨户征得同意,争得了两万多元。让他感动的是,多数村民在同意借款的同时,还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每一分捐款都给了女儿一份生的希望,我都详细地记录着,等条件好后,一定得还的。”2011年5月21日,彭湘宁如是对《法制周报》记者说。用本子记录着每一笔救助,初中毕业的他,记录本上,字体出奇地工整。
东拼西凑,经过近一个星期的奔波,彭湘宁筹到了6万元钱,原计划两个疗程的费用。但小彭慧化疗过程中感染糖尿病,一个疗程下来,6万元所剩无几。
于是,彭湘宁夫妻开始了新一轮筹钱。
彭湘宁还记得,2007年10月底的那天晚上,风高夜黑,寒气袭人。他骑着人力三轮车,背后坐着妻女从城郊乡各村户“乞讨”回家。
突然,一辆两轮摩托车冲出来把三轮车撞翻。彭湘宁夫妻受到较重的擦伤,所幸小彭慧毫发无损。从医院治伤出来,妻子高爱华看着女儿泣不成声,这一情景被的哥易师傅见到。在与夫妻俩交谈后,易师傅告诉他们,自己因家庭问题急需巨款,后得到政府特批开“的士”,才得以缓解。
一语惊醒梦中人。得到“指点”后的彭湘宁,在宁乡县信访局接待日,遇上了宁乡县委某领导。在向该领导反映自己家庭遭遇后,该领导当即表示,愿意批示号召相关部门捐款救济。
彭湘宁却请求道,捐款救助是短期的,总不能老来麻烦政府,“能不能给我批一台的士指标,自己挣钱救女儿”。领导思索再三,表示同为父母,十分理解他的心情,同意给他批示。
之后,彭湘宁从筹款中拿出4万元买了一辆二手捷达,经过一番装饰,他的私家车外表看来与的士无异,顶灯、计费器都有;而不同的是车内张贴着的求助信和领导批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