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5月27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26日,也门政府军与反政府的部落武装在首都萨那的交战进入第四天,双方激战愈演愈烈,造成数十人死亡,更多人受伤。当天,萨那一个属于阿赫马尔部落的军火工厂也发生大爆炸,造成28人死亡。也门局势的动荡令外界对西方口中的“阿拉伯之春”产生怀疑。《阿拉伯监察者报》认为,萨那已经变成一个战场。法国《新观察家报》文章则担心,“疯狂的双方”会让也门陷入旷日持久的“低烈度内战”之中,而令局势更加不可收拾。这些冲突表明,“阿拉伯之春”引发的内乱一旦旷日持久,就可能沦入部族冲突的窠臼,从而产生与国际社会期待相悖的结局。
据法新社等媒体报道,也门总统萨利赫的卫队已经封锁所有通向萨那的入口,防止部落支持者前往首都。同时,萨那机场也已关闭,所有飞机都飞往位于亚丁的后备机场。25日,也门一个最大部落的军队占领萨那几座国家机关大楼,其中一些建筑距离总统府不远。有报道称,部落武装至少44人在交战中被打死。目前,示威者已占领也门工业部、国家通讯社大楼和国家航空公司总办公楼。
也门通信公司顾问奥萨玛-阿尔戈普里26日接受《环球时报》赴中东地区特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从26日凌晨1时开始到8时,我这边是枪炮声不断。萨那现在的互联网和手机通信还算正常,公交和出租车也有,但每天都停水停电,其中用电每天只能保证一个小时。”奥萨玛表示,如果也门重演内战悲剧,那么这次“阿拉伯之春”就不值了。“我们一直在避免利比亚内战的悲剧,加上也门经历过多次内战,所以很清楚内战的残酷和对人民的伤害”。
美国国务院25日已下达所有非重要驻也门外交官以及在也门的美国公民紧急撤离的通知。中国驻也门大使馆的外交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现在还没有涉及到撤侨,但大使馆一直有“撤侨的预案与准备”,事态升级时能保证中国公民的安全。
也门错综复杂的局势和不可知的未来,让奥巴马的“中东新战略”变得苍白无力,美国在中东的政策受到严峻挑战,也让“阿拉伯之春”的后果变得扑朔迷离。美国《查尔斯顿邮报》也认为,也门的民众起义似乎要演变为公开的内战,将给奥巴马政府对“阿拉伯之春”的反应造成一击。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中东问题专家迈克尔2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利比亚已经陷入内战,结束内战遥遥无期,现在也门又开始了,西方国家对此难以应对,他们不可能多战线卷入革命中的国家。西方国家加紧了对革命成功的突尼斯和埃及的援助,想树立一个模范革命国家,但他们的这个目标很难实现。(本报赴中东特派记者 邱永峥 本报驻埃及、加拿大、法国记者 黄培昭 陶短房 董铭 汪新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