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家水务上市公司2010年度年报显示,2010年,我国水务上市公司全部实现盈利,无一亏损,其中4家公司2010年每股收益更是高达1元以上。根据中国水网研究统计,近四五年来,水务上市公司无论是每股收益还是净资产收益率,都总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一方面,每到水价听证会召开时期,总能听到很多水务公司“哭穷”来为涨价造势;另一方面,水务上市公司因为水价上涨却交出了较高利润率的漂亮报表。——— 当这样明显矛盾的事实摆在公众面前,谁都知道各地水务公司纷纷以亏本为由要求上调水价是多么的虚伪。那条循环往复的“涨价—盈利—亏损—涨价”怪异曲线,反映的不是客观事实,而是纯属人造的假象:要求涨价时个个账目亏损,本质不过是巨额利润被隐匿转移。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所谓的水资源改革,就是一味地涨价,美其名曰“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保护水资源”。可水务上市公司成绩漂亮的利润表却告诉我们,这些以保护水资源之名涨价收取的费用,其实大都进了水务企业的腰包,成为其利润不断上升的来源。用水资源改革为上涨水价正名,对消费者是绝对的偷换概念,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构成欺诈,因为即使水价涨得再高,也仅与水务企业利润有关。
每当水价听证会召开,质疑之声总是如潮涌现,今后再有水价听证会召开,公众还可以问:你利润表那么漂亮,而且近四五年一直呈快速上升趋势,凭什么还向消费者伸手涨价?事实证明,所谓亏本只是垄断企业为了攫取更多利润的惯例性表演,而水务企业的这种把戏之所以能够玩转,根本原因还在于供水成本核算及水价成本监审出了大问题,政府价格监管部门未能尽到应负的监管责任。
换言之,涨价听证会上,水务企业提供的不是一本细致清晰的明白账,而是一本费尽心机的造假账。吊诡的是,它骗不了普通公众的经验认知,却能骗过专业的成本监审!即便水务企业盈利表现抢眼,依然有专家认为“水价上涨并没有对错,但关键是涨到哪儿去了”,可是水务企业明明无一家亏损,凭什么水价就得不断上涨呢?扯下保护水资源的大旗,水价就是消费者与水务企业之间的交易价格,根本不是天生只能上涨不能下降;而且水资源作为大自然的无偿赠与,理当具有公益的特性。
去年初,面对各地水价上涨听证会招来的如潮质疑,国家发改委曾表示,价格听证会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公开透明度,便于社会监督。现在看来,水价听证会的最大问题不是别的,而是彻头彻尾的虚伪。价格监管部门必须在供水成本核算及水价成本监审上严格把关,不能任由水务企业以虚假亏损的“哭穷”表演来欺骗大众攫取暴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