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谨防23万条被打捞的个税民意再次“沉没”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1-06-01 05:36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盘点明星超级丑陋照
盘点明星超级丑陋照
牛!神奇3D铅笔画
牛!神奇3D铅笔画
·微博加“V”认证已成产业链 网站员工参与兜售
·西安申请限价房条件:家庭总资产净值低于40万元
·地产女老总自曝遭到媒体男威胁上床(图)
·21岁港星窝藏数万张女模裸照 勒索钱财被捕(图)
·女白领溺死13岁双胞胎脑瘫儿 一审被判五年(图)
·内地妙龄女裸死澳门酒店 涉劫杀或另有内情(图)
 

  ■ 杨 鹏

  为期一个多月的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征集意见昨日结束。据报道,征求意见数超过23万条,创人大单项立法征求意见数之最。

  这算得上又一个阶段性的节点,回头看,自宣布个税法修订以来,围绕免税额设定的争论就从未消停过。专家们吵来吵去,张三说三千元合适,李四说三千元太低,

  五千元刚好……各方简直就像打赌一样轮番竞猜,但就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其实,不能忘了,此轮个税调整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必须要为大多数的普通工薪阶层减负。这是所有讨论的出发点和归宿。

  生活的账本其实容易算出来,答案就在老百姓手上。在专家论证无果之后,就该轮到最有发言权的公众上台发言了,现在,超过23万条的征求意见,据说创人大单项立法征求意见数之最,固然可以说明参与者之众,但毕竟相对于一项关乎亿万人的政策,23万条意见能不能具有代表性值得商榷。所以,如何科学、有效地发挥这些民意的最大价值,既充分尊重“真实的民意”又不被指责征集民意是 “走过场做样子”,便成为貌似宏大却绝对绕不过去的难题。

  公开,是最起码的第一步。这23万条意见是不是真的反映了民意的全部,或者说,这23万民意到底都在诉说着什么?可惜,现在媒体只粗略地说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免征额上”,也有报道称“将梳理分析后供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审议时参考”,却似乎并没有打算对外详细公布23万意见的大概格局。其实,可以把这些民意分类公开,比如,23万民意,都是什么样的人表达,他们大致分布于哪个阶层,他们又希望个税免征额是多少,这从技术上完全可以做得到。不是我们得寸进尺,吹毛求疵,因为,既然征求了民意,就有必要将结果告诉公众,别的不说,这原原本本的民意,就是民众的表达和选择。这有助于消解个税争议的杂音。

  应该看到:个税改革讨论中,专家的声音明显太多了,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和角度上高谈阔论、指指点点,显然,关乎亿万人的,尤其是普通工薪阶层的声音反倒是太小太弱,俨然属于那种“沉没的声音”。现在看来,个税改革一直在免税额等几个老问题上纠缠不清以至于拖拖拉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只有少部分人在表达着,而那些“沉没的声音”因为分散也很少有一个平台表达意见,而导致了博弈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让相关部门也一时难以果断决策。现在,既然大量“沉没的声音”已经被打捞上来,那么,就完全有必要晒一晒,晾一晾,一方面,让人们真真切切听听民意,另一方面,也让人们扫除“被民意”的疑惑。

  公众参与的热情高涨,但热脸不能遭遇“冷屁股”,热情不能被冷处理。23万条意见,数量是庞大的,诉求却是多样的。征求民意后,关键在于公开,让普通老百姓以看得见到的方式见证个税改革民意征集的公开和透明,而不是笼统地给出三言两语一个结论。否则,人们难免会认为征求民意不过是形式罢了,如此,不但会减损个税改革的公信力,还因为忽视了打捞出来的“沉没的声音”,而再次给个税改革设置障碍,一如既往地达不成共识,个税改革将一再拖延。伴之而生的,还可能有民众公共参与的挫败感。

编辑:王静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